| 可见“名”是“一夕之间口中语”,实在是靠不住,也当不得真的。 |
|
在一部电视剧里,孙悟空自告奋勇要去捉蛇妖,种瓜老汉不相信他的本事,他便自报家门:“俺乃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
“孙悟空?”种瓜老汉先一惊,然后摇摇头,“不知道!”
我不禁莞尔。一个人纵然名声如雷贯耳,也不会响遍天下每个角落,更难余音袅袅,五百年不绝。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是终生名声得不到称颂。人皆爱名,文人尤甚。于是,有人以结交名流而求名,可惜名声不会像流感一样传染;有人请媒体频频造势,可惜作品底气不足,再多广告也造不出文豪来。一长串头衔挂在名字前,印在名片上,写在扉页中,名声反而像肥皂泡,吹得越大,破得越快。
名声是身外之物,容易受舆论影响,善变如天边云霞,忽而威猛如虎,忽而猥琐如鼠。孔子生前被誉被毁,死后被尊被批,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世上凡人?有些天才被埋没,终生无名;有些人被误解,名满天下之时,也遭到了非议。“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可见“名”是“一夕之间口中语”,实在是靠不住,也当不得真的。
智者甘愿把自己当作水,处于最低处,他们深知名声不过是水面的涟漪,无论如何扩大,最终必将消失无踪。无须在乎名声与遭遇,唯有真才实学最重要。且看科举千余年,历代状元几人知?穷乡僻壤中,寒儒独坐,造出奇幻诡谲的《聊斋》世界;举家食粥时,公子沥血,树起海市蜃楼般的《红楼》大厦。《西游》作者至今无定论,那是一座无字碑,纵千年不语,依旧叫人仰视。
钱钟书说,只要鸡蛋好吃,何必去追问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他不参加会议,不出席宴会,静坐书斋中,钟情于书友。无视名声,让作品自己来说话,名声却在时间的淘洗中越来越闪光。
看来名声像只鸟。你越追逐它,它飞得越远;你不理会它,只管让自己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反而主动飞来,歌唱,憩息,筑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