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没空调,冬天没暖气,古人的生活质量似乎很值得同情。我看咱们大可不必为古人担忧,起码就过冬御寒这件事来说,他们的办法多着呢!
申王——唐玄宗的弟弟,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肉体取暖:他叫宫女们围坐在他身边,替他挡风,美其名曰“妓围”。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与申王有一拼。他发明了“肉阵”:专门挑选一些遮风面积大的肥胖婢女,让她们排成一行,在他前面当“风盾”。
申王的兄弟岐王,也是肉体取暖的推崇者,他竟把冷冰冰的手伸进妓女热乎乎的怀里,称其为“香肌暖手”。
与这些极其不绅士的皇亲国戚相比,皇帝就文雅多了。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接见李白,想让诗仙写诗,可是毛笔尖被冻得硬硬的,没法写字,玄宗就喊来一群嫔妃,让她们呵热气给毛笔解冻。正如孔乙己认为读书人偷书不叫偷一样,跟文化沾边的事儿,就算不爷们儿,大概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以上诸事,《开元天宝遗事》里有记载,并非本人杜撰。记得我小的时候,冬季一下课,小伙伴们就在墙根儿挤成一团,边挤边吆喝“挤谷堆——暖和——”,挤得满头大汗。可见肉体取暖是有科学道理的。然而这种取暖方式不宜推广,毕竟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差遣得动那么多女人,何况女人本身也怕冷。
所以,古人通常采用比较原始的取暖方式:烧火。
烧火取暖分档次高低,穷人烧柴火,富人烧炭。
炭在古代是奢侈品。因伐薪烧炭不易,所以炭的产量有限。物以稀为贵,烧炭等于烧钱,老百姓烧不起。
上等瑞炭乃西凉国(今甘肃西凉一带)进献给玄宗的贡品。这种炭是青色的,坚硬如铁,烧起来无焰而有光,热气逼人,每根能烧十天。
杨国忠家把白檀木铺在炉底,然后把炭屑和蜂蜜和在一起,捏成双凤形状,制成“凤炭”,放在炉里烧,不但暖和,闻着还香。此等奢侈品,若在今天使用一定成为反腐对象。
至于那满面灰尘的卖炭翁,只能“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情此景,刺激了白居易柔软的心,于是他写出了家喻户晓的《卖炭翁》。
白居易是诗人,也是官场中人,他是有炭烧的,所以才能守着“红泥小火炉”,邀请洛阳的刘十九兄弟跟他喝两杯,但这并不妨碍他同情苦难的劳动人民。
劳动人民的冬天莫非只能凄凄惨惨戚戚?倒也未必。群众智慧无穷尽,下期咱们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