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的龙门石窟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是洛阳的三张知名城市“名片”,一直受到海内外游客的青睐,那么在民国时期,这三张“名片”是啥模样呢?在《洛阳实习调查日记》(简称《调查日记》)中,孟光宇给出了答案。
1 白马寺:“夜半钟声等(景观),它们都披着夕辉”
1936年7月27日黄昏时节,孟光宇“转到白马寺来”,他看到这里“历代沧桑,几经变易,古迹尚存的有相传佛老(即道教)二教的焚经台,在铁路的南边;有腾(摄摩腾)兰(竺法兰)墓,在庙院的前面”。
资料显示,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尤其是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受到强敌威胁,决计迁都洛阳。在迁都洛阳过程中,国民党中央委员张继等来到洛阳,参观白马寺,见白马寺墙败宇塌,庭阶荒芜,即委请上海佛教会德浩法师任白马寺住持,重行营建。
此次重修,修建了山门内左右两侧的门头堂、云水堂和天王殿、大佛殿两侧的客堂、祖堂、禅堂、斋堂,又在寺院东南、西南各修建方形歇山顶二层阁楼一座(即钟、鼓楼,也称角楼),以青石镶包了印度高僧墓和天王殿、大佛殿的台基,补修了各殿阁、厢房之门窗;配置铜铁器,铸宝鼎、铜牌、铜钟,并把一尊高约0.9米的白玉佛迁奉于毗卢阁内,今仍存寺内。
此次重修中,德浩法师还把魏咸信墓前的二匹石马迁置于白马寺山门之外,即今日所见之石马。
在白马寺,孟光宇还看到了什么?“金大定中所建的齐云塔、古断文碑及夜半钟声等(景观)——这些我都匆匆地游过,它们都披着夕辉!”
此外,孟光宇看见白马寺村,“有很多被烧去的房屋遗址,据说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张治功的驻军勒索未遂的结果”。
张治功,伊川县人,绿林出身,后归附刘镇华镇嵩军,历任营长、团长。1913年参与镇压白朗起义军。1914年9月,北京政府授其陆军少将。1915年任镇嵩军分统,1921年12月晋升陆军中将。
2 关林:“关公庙的大门比西湖的岳庙还要大”
在《调查日记》中,孟光宇对关林着墨较多。“渡洛河,杨柳夹路,渠道纵横……一块老柏树林浅浅地移近,一座崇高的庙屋在古柏丛中显露出来,四面围着红色的墙壁,气象很是庄严,已到关帝冢了!”
当时,洛阳第四区区署就在关林院子里办公,因此这里成为孟光宇“在洛阳东南部调查的住址”。
“关公庙的大门建筑得很宏伟,比西湖的岳庙还要大。两旁一对白石雕琢的大狮子,对踞着。二门以里,就是大殿,殿前有一条甬道,两旁的栏杆上都是小石狮,高大的古柏掩映着。走过甬道,便到大殿前面。大殿的建筑,完全是中原的古宫殿式,表现着雄壮的美。檐头柱间,雕镂着很细的花纹,含着古色古香的意味。走进大殿里边,正中便是关公的塑像,约摸有二丈高,很是伟大。而两旁站着关平和周仓,这些塑像都非常有骨气,在像前的巨鼎里,缭绕着青烟,令人肃然起敬。”孟光宇如此写道。
对关公的坟墓,孟光宇作了详细描述:“关公的坟墓,像一个小丘般大,四周有围墙,两旁立有碑记,墓上疏落着生长着几棵小柏树,在墓前的祭亭前,有一座石坊,上有字迹‘三韩弟子×××建’,已很模糊,柱上有新刻的字联:‘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
“夜,月色照在殿前的大刀上,我便睡在这院里,月亮也照在我的身上!”他的文字充满了诗意。
在《调查日记》中,孟光宇还对关林作了资料搜集,“从前关帝冢就是土匪赎肉票的地方,十年来,这匪劫数十次,驻兵走的时候,也将全村骡马一扫而空”,这是一名小学教员告诉他的。
匪患在民国初期尤其严重,《调查日记》对洛阳县治安情况作了记录:“洛阳第三区周区长最得意、最夸耀的地方是‘这里(指今平乐镇)从来没发生过枪案,而其他各村,无一处不遭匪患,就是洛阳县城里遭兵灾匪灾的那些有钱的人,都逃到平乐来躲避了。这村上组织最好,遇有什么事儿,报个警,马上就可集合几百支枪,村上的壮丁都会架自动机关(枪)或是打盒子(枪)’,又说‘生人不准进村门’。”
在关林镇,孟光宇了解到,“这村(指今关林镇练庄村)从前是土匪的大本营,后来村民不堪其扰,便用‘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办法,将土匪首领一齐杀死”。
3 龙门石窟:“就中国古物论,当以龙门之古物为尤可贵”
1936年8月9日,孟光宇期待已久的龙门之旅终于成行:“这是多么惊人的境界呵!西首龙门的山石壁立着,山下巨石为道,道左便是宽阔的伊水。”
“过禹王阁,到宾阳洞,这洞是就山石凿成一圆形穹隆,状如覆釜,高数丈。一位四丈多高的大石佛踞坐着,亦是就山石而凿成。其顶及四周壁间遍镌佛像,或趺坐莲花,或缥缈云际。这洞真高得很,我们看着自己,好像锅底里爬着的一个个蚂蚁!”
看到宾阳洞的佛像,孟光宇忍不住感慨:“真伟大啊!”随行的洛阳第四区区长说:“还有更大的呢!”
孟光宇一行“过千佛洞、万佛洞,到奉先寺,寺在半山,石阶壁立,登之不敢俯视,也不敢仰视。这也是就山石凿成的,中坐佛像,据说高一百三十尺,我立在两旁金刚的立像下,眉尚不及他的靴子,我试抱他的大脚,两圈也没有合握!”
奉先寺中坐佛像为卢舍那佛,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位居佛龛中央,丰颐秀目,慈祥端庄,微微翘起的嘴角呈淡淡微笑状。
从龙门石窟回到住处,孟光宇在日记中记下一位同行女士的话:“就中国古物论,当以龙门之古物为尤可贵!”
4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1936年8月12日,在完成实习调查任务之后,孟光宇乘坐陇海线快车匆匆地赶往陕州,“大好河山一幕一幕从车窗中过去”。回想在洛四周(时间),他不但调查了佃租制度,而且体会了洛阳的古都风情,“历盛衰兴亡,荆棘繁华,看那天津老树,金谷花飞,不知已几度消磨了!”
念及此,孟光宇在《调查日记》结尾引用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后四句诗——“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为洛阳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后,孟光宇赴陕州、四川等地调查土地问题,推出《洛阳陕州之租佃制度》《四川租佃问题》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