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站主体建筑透视图
(新华社发) | |
□据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国家海洋局宣布,我国南极泰山站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后,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
据介绍,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腹地,居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中山站522公里,距昆仑站约60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76度58分,南纬73度51分,海拔高度2621米。年平均温度为-36.6℃。
泰山站设计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410平方米,采用拼装式模块化轻型金属材料建设,底部支撑采用整体架空式。泰山站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的需要,具备科学观测、人员住宿、发电、物资储备、机械维修、通讯及应急避难等功能,并配有储油设施。同时建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配备400吨级内陆运输车队设备。
据介绍,泰山站主体建筑由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负责建设,由28名人员组成的建设队伍克服高寒恶劣天气等种种困难,经过53天不懈努力,于2月8日完成建站任务。
相关链接
“雪龙”号抵达南极半岛海域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
□据 新华社“雪龙”号2月9日电
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于2月6日完成补给和接新队员上船的任务,离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重返南极,2月8日凌晨左右抵达南极半岛海域的作业站位,连夜展开了多种海洋科学考察作业。
根据计划,本航次中国科考队将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4个断面、33个站位的综合科学考察,目前已完成1个断面的考察。
|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
中国南极科考30年
□据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从1984年中国人第一次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到现在,中国南极科考走过了30年艰苦奋斗的历程。那些难忘的节点串起中国人在这个冰封雪埋的世界里探索未知的足迹。
● 1984年11月
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向阳红10号”船首赴南极。从这一年起,中国每年派出考察队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 1985年2月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结束了中国在南极没有考察站的历史。
● 1989年2月
中国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立了中山站。此后,中山站历经多次改造扩建,成为中国在南极重要的科研和后勤支撑基地。长城站和中山站均为常年科学考察站。
● 1997年 中国开启了前往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序幕。
● 1998年 中国首次开展对南极格罗夫山的考察,第一次从这一地区带回陨石样品。
● 2005年1月
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确认找到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 2009年1月
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昆仑站目前是度夏科学考察站。
● 2014年2月 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建设,主要在南极夏天使用。
此外,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再建一个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
目前,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