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质挎包 |
|
现在有几个人出门不带包?
天这么热,男男女女衣着轻薄,出门要带的东西却一样不能少:钱包、钥匙、手机、纸巾,塞到口袋里鼓鼓囊囊的,不好看;女的还要额外带上镜子、口红、香水、粉盒什么的,口袋里根本塞不下,不带包怎么行啊!
包不仅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需品,还是一种美学装饰。许多女人买包成痴,换一套衣服就换一个包。
如果生活在古代怎么办?古代没有挎包,古人的随身物品都放在哪儿?
古装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镜头:公子从袖子里抽出扇子,小姐从袖子里抖出手绢儿,大臣从袖子里取出奏折,平民从袖子里掏出钱币……
想必袖子里可以藏不少东西。古人的袖子那么肥大,袖口又张着,怎么不见钱掉出来呢?
我就此问题向洛阳学者晁会元请教,老先生说,古人的袖子里有口袋呢!
晁会元老师正在北京参加古董拍卖会,百忙之中打电话给我答疑解惑:
古人一般都穿好几层衣服,即便在夏天,宽袍大袖里也有一层贴身衣服。为了美观,外衣上通常不缝口袋,但在内衣袖子距手腕20厘米左右的位置缝袖袋:袋口斜向腋窝,袋口固定且有布盖,袋底不固定。
还有一种说法,袖袋缝在肘后方偏上的位置。论据是东晋医学家葛洪编了本《肘后备急方》,“肘后”意为此书应放在肘后的口袋中应急,相当于现在的“家庭常备偏方”。
管它缝在哪儿,反正袖袋装上零碎物品后,无论胳膊怎么动,皆因重力原因自然下垂,不用担心东西会掉出来。除非袖袋破了,那就弯着腰捡钱吧——古人喜欢把零钱塞在袖袋里,以备不时之需。
首饰、玉石等轻巧物品俗称“细软”,也可以放在袖袋里,“袖珍”一词便由此而来。江湖中人,袖子里藏着暗器,比如袖刃、袖箭,杀人于无形。
袖里藏珍的都是有钱老爷。穷人没啥可装的,要袖袋也没用,为了省布料,做内衣时不做袖子,有的干脆不穿内衣,只穿个外衣充门面。一扯衣襟,坏了,袖口到胳膊肘上了,这就叫“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说得文雅一点儿,叫“两袖清风”。其本意是形容做官清廉,袖袋里没钱,可以随便摆袖扇风,但常有些穷酸文人借此自慰,自命清高。
清代以后,汉服式微,袖袋就少见了。图中这个银质挎包,乃近代的物件,现藏于洛阳周氏银器博物馆。把随身物品装在这样一个名贵的包里,炫富的意味显然多过实用。
低调的人,腰缠万贯也不露富。为啥用腰缠万贯来形容人有钱呢?这就涉及古人装随身物品的另一个方法。咱们下期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