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见 又名后山,有各种作品约2000万字,如《洛阳往事》《帝都传奇》等。全新的判断、犀利的表述、深刻的幽默、温暖的交流,是任见作品的特色。本报首家推出其“后山史话”系列美文。 |
|
实际上,从科学的角度讲,启是不是大禹的儿子有待商榷。
大禹“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就是说,大禹和启的母亲当年没有履行结婚手续,也没有组建家庭,只在台桑“通”了一次。
台桑,或曰地名,路旁桑树下的土堆;或曰“怡桑”,怡,美快之谓也。
启的母亲既然可以和大禹“通”,当然也可以和别人“通”,因为她是自由的,“嗜不同味,而快朝饱”是当时的恋爱风尚,所以,大禹并不能断定启就是他的儿子。
古人的名字,常常因事而得。大禹的儿子名“启”,含义是“开启、打开”,不排除剖宫产的意思。
试想一下,远古时的人在面对难产时,百招用尽依然不见成效,产妇已然昏死,是坐待母子俱亡,还是拼死一搏剖宫取子?
后山认为,强悍如大禹者,当然会考虑后一种选择。
更为关键的是,远古时的人敢作敢为,没有被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剖宫取子的情形,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产妇剧痛难忍,要求剖宫也是有可能的。
远古时期,人们生活艰苦,生命力远比物质条件优裕下的人们顽强,剖宫虽痛,却能忍耐。
所以说,启来路非凡,是一个不简单的家伙,他爹想把王位传给他,他当仁不让,竭力培植党羽。
大禹临殁时,装模作样地行了禅让之礼,把象征天下的玉版传给了伯益。
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自然要行使手中实际具有的王权,让多数部落首领发誓效忠。这些部落首领果然说:“启是大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新奴隶主伯益怒不可遏。这放谁头上也受不了啊!
伯益是东夷人,立即召集东夷部落的军队,征讨启。
启早有防备,且势力更大,立即传令三军,迎头痛击,伯益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
启号令洛阳附近的部落参战,直扑伯益的老巢箕山,杀掉伯益,血洗他的部落,夺取玉版,此即史载的“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启授意手下,在钧台策划举行了一个所谓的“拥立”大典,告示人们,启的就位本属天意,谁违逆了,谁就会落得和伯益一样的下场。
启继大禹而立,标志着举贤禅让制被正式废除,家族世袭制正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