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省平顶山市一公园内,9岁男孩小天(化名)在动物园看熊时,翻越高高的护栏接近笼子,发生了右胳膊被熊咬掉的惨剧。除此之外,最近学生被拐骗事件屡屡见诸报端,生活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使得学生校外安全成为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孩子需要掌握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为此,记者专门咨询了相关专家。
秘籍一 学校教孩子自我保护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很多,孩子们单纯天真,好奇心、求知欲、模仿力都很强,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少之又少,因此危险常常与之相伴。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老城区坛角小学校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乔宏超表示,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首先要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并教给家长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可以通过校讯通、家长课堂等方式跟家长保持联系,要求家长减少对孩子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这是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基础。
另外,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我市最近正在严查闯红灯等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坛角小学就趁机结合新闻报道和鲜活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宋方说,学校会定期请社区民警、消防官兵等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们也会趁热打铁,模拟一些在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场景,让学生们参与其中,把掌握的安全知识加以运用。
秘籍二 家长用事实教育孩子
孩子安全意识的形成,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分不开的。
家住西工区的孟鸿政每天送孩子去上学,总能看到有人翻越马路中间的护栏,而他带着孩子绕远路走,并告诉孩子不能翻越护栏的原因。
孟鸿政说,家长不要一味地说教,总把“不要”“应该”“必须”挂在嘴边,反而收不到效果,可以利用正反事例给孩子以直观的教育,或者利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图文结合的书籍等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洛龙区的闫先生说,他的儿子快5岁了,由于年龄小,孩子对于“安全”的概念还很模糊。闫先生让孩子背诵父母的姓名、电话以及家庭住址。
“我有时候还会把孩子背诵的过程用手机拍下来让孩子看,其实就是为了加深他的印象。”闫先生说,儿子更小的时候,记不住父母的信息,他还做过印有父母信息的卡片,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把卡片交给警察叔叔。
秘籍三 民警关键词支招
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我们专门咨询了南昌路派出所的民警魏孝群。您不妨把这份报纸保留下来,将民警总结的孩子自我保护方法,讲给孩子听。
关键词:公共场所
年龄较小的孩子去公共场所最好有家长陪同,家长要教会孩子识别指示牌、标语牌,尤其要让孩子注意那些印有叹号、禁止符号,字体加黑或倾斜,红色、黄色、蓝色等颜色的指示牌。
去游乐园、公园等公共场所时,遇到栏杆、围墙或是上锁的门,不要强行翻越。
建议:家长如果不能陪同孩子出行,可以让孩子与小伙伴结伴同行,并与孩子商量好回家的时间。
(下转D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