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趟出使法军据点,华盛顿可谓九死一生,走了1100英里,历时11个星期。
不过,华盛顿这一趟出使也并非一帆风顺。
英国总督收到法国将领的复信后火冒三丈,因为信上说法国人到这儿来就是要长待下去,如果英国人想占领这块儿土地就必须跟法国人兵戎相见。
鉴于形势极为严峻,华盛顿建议在俄亥俄的岔路口修一座城堡,并自告奋勇去完成这项任务。
建议得到采纳后,华盛顿就开始修城堡,而此时法国人也在修城堡。
双方都在修城堡,冲突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华盛顿先发制人,袭击了一队在双方争议地区安营扎寨的法军,没被打死的法军除了一个人逃跑了,其余人都被俘虏了,就连法军首领也在重伤之下被活捉了。
没等华盛顿下令给法军首领包扎伤口,他手下的印第安首领便手起刀落,把法军首领的头割了下来,不一会儿,其他法国俘虏都变成了“血葫芦”,无一生还。
杀了法国人,这下闯祸了。
法国人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报仇雪恨。
形势对华盛顿很不利,毕竟这儿距离法国的势力范围较近,法国和印第安联军人多势众,华盛顿的一小撮人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很快,法军指挥官就从那个逃跑的士兵那儿得到了消息,立刻率领军队包围了华盛顿的城堡,发起了几次冲锋。
华盛顿毕竟年轻,虽然身为民兵少校,但他并没有什么指挥经验,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举白旗,向法国人投降。
法国人满腔悲愤:你们杀了我们的人,现在想投降?没这么便宜!法国人手下的印第安人更是想把这些英国白人割完头后,全丢去喂狼。
法军指挥官倒是很有绅士风度,他说个人恩怨要服从国家利益,于是接受了华盛顿的投降,但要求他在投降书上签字,“保证一年之内不回俄亥俄”。
华盛顿觉得自己真是走了狗屎运,不就签个字嘛,没问题。他拿起投降书,看都不看,提起笔就签了。
这群法国人一看就傻了,打心眼儿里佩服华盛顿:这个英国民兵军官简直是语言天才啊,我们老大咬文嚼字写了一晚上,多次查字典,生怕语法和单词出了差错,没想到人家一分钟不到就看明白了。
法国人哪里知道,华盛顿压根儿就没看内容,因为他不懂法文。
法国人并不是在故意为难华盛顿,在那个年月,各国人民都要学法语,俄国、德国的宫廷用语都是法语,英国宫廷里的早期用语也是法语,就连跟法国人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的德国人的最高勋章——“蓝色马克思”上的文字都是法文。
法国人认为英国军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懂法语应该是他们的基本功。
他们没有想到,华盛顿根本没有上过学,只在家里跟着家庭教师学了两年,根本不懂法文。
华盛顿认为活命要紧,所以,他一拿到法国人的文书,看都没看就签了。
他回到弗吉尼亚之后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因为那份文书上居然写的是“华盛顿下令杀害了法国使节”。
法国人拿着这份华盛顿签了字的文书找英国人抗议,英法之间的七年战争就此爆发。
所以说,有时候懂一门外语是非常重要的。
七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国惨败,英国从法国人手中夺取了他们在美洲大陆上的几乎全部财产。
从此,北美洲彻底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从功能上来说,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弗吉尼亚和它南边的殖民地,主要生产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也种植小麦和大米;第二类以新英格兰、新斯科舍、加拿大为代表,主要发展捕鱼、伐木、皮毛业;第三类是宾夕法尼亚和纽约等地区,以小农经济、制造业为特色;第四类是加拿大殖民地以西的地方,当时还没有开发;第五类是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建立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通过甘蔗种植业能给英国带来最大的利润,是在英国国内最受待见的殖民地。
(摘自《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袁腾飞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