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在家,主要任务是带孩子。陪孩子听故事时,有一则故事《冰棍儿没有了》,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小布丁不想让哥哥吃奶奶给自己买的两根冰棍儿,把冰棍儿藏在身后,结果哥哥走后,冰棍儿化没了。这让我想起了旧时的冰棍儿。
20世纪60年代,那时的夏季,家里没有空调,实在热得不行,人们就到街上买根冰棍儿降温。冰棍儿有两种:三分钱的是白糖水做的,五分钱的是奶油的,比较奢侈,因为那时的钱顶用,五分钱加二两粮票,就能买个烧饼。
卖冰棍儿的多是沿街叫卖,不管是推车还是背壶,用小棉被保温是少不了的。儿时幼稚,心想冰棍儿怎么不怕热呢?它在棉被里咋就不会化呢?看着卖冰棍儿的人小心翼翼地取出冰棍儿,递给我们,又很快地盖上小棉被,喊着“冰棍儿,冰棍儿”,在烈日下渐渐走远。
我曾参加过麦收,是那种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农村生活条件差,想吃上冰棍儿很难,偶尔来个卖冰棍儿的,把我们高兴得不得了。可我们买来一尝,不好吃,冰棍儿兑了糖精,后味儿苦,即便如此,能消暑气,我们也很高兴。
还记得母亲上班时,厂里夏天发冰水票。母亲把票省下来,让我们去西关红卫旅社领冰水,五分钱的票可以接一大茶缸,喝起来凉爽、甜美。有时,我们会拿一个保温壶,多交一张票,接满了,带回家让祖母也尝尝。
现在好了,夏天防暑降温的办法多得数不清。街头冷饮店里冰棍儿种类多,任你挑选。有的顾客一买就是几十根,拿回去放冰箱里随吃随取。只是三分、五分的价钱没有了,因为大家的收入水涨船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