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770年前后,北美殖民地跟英国基本上要分道扬镳了。很多北美人认为,英国阴谋反对殖民地获得自由,为了粉碎这种阴谋,北美人有权采取任何必要措施展开抵抗。
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茶叶法案》,这项法案彻底摧毁了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促使北美人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囤积了大量中国茶叶,这些茶叶没法销往英格兰,因为英格兰市场已经饱和,东印度公司濒临破产。
因此,当时的英国政府做出了一项决定:将这批茶叶转售到北美殖民地,不征收任何关税,以此来拯救即将破产的东印度公司。
当时,北美殖民地的广大群众已经养成了跟英国人一样喝下午茶的习惯,对茶叶有很大需求。
英国本以为自己的这项决定会受到殖民地人民的欢迎,因为这批茶叶不收关税,很便宜,但殖民地的商人对此非常愤怒,因为他们从中国进口茶叶是要缴税的,而且路途遥远,运费也很高,如今英国送来的茶叶这么便宜,明摆着就是要让他们破产。
于是,由波士顿商人带头,北美各殖民地发起了抵制英国茶叶的运动。
1773年9月至10月,东印度公司的7艘商船驶向北美,船上一共装载着2000箱中国武夷红茶。在这7艘船中,4艘驶往波士顿,另外3艘分别驶往纽约、费城和查尔斯顿。
抵制英国茶叶的运动,就在这些港口爆发了。
在纽约和费城,殖民地政府态度坚决:不允许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卸载茶叶。
茶叶没法卸载,那两艘商船只好另谋出路,改道前往英国。
在查尔斯顿,茶叶被强制封存在货栈里,不能办理上岸手续。
在波士顿,由于当地没能阻止4艘东印度公司商船进港,所以只能分别给它们规定了离港期限。
1773年12月16日傍晚,也就是商船离港时间截止之时,“自由之子”协会的130名成员乔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了那4艘东印度公司商船。他们将船上的342箱上等品质的中国武夷红茶一股脑儿倒进海里,很快,其他殖民地也纷纷效仿。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政府对这些无法无天的波士顿商人忍无可忍,决定采取强硬行动予以反击。当时的英国首相诺斯勋爵发表讲话说,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否则我们将彻底失去颜面,失去一切。
尽管以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今天100美元上印的那位爷)为首的北美温和派,答应赔偿东印度公司的全部损失,但英国政府还是在1774年通过了一系列被殖民地人民称作“强制法案”(也称“不可容忍的法案”)的法令和《魁北克条例》,殖民地把这些法案看作英国向北美宣战的标志。
为了回应英国议会通过的这些“强制法案”,协调各殖民地采取统一行动,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北美13个殖民地中的12个派出了一共55名代表参加会议,只有佐治亚没派代表。
大陆会议就当时北美的形势简短地交换了意见,做出了一些决策。
第一届大陆会议产生了两个成果:第一个是所有与会的北美殖民地代表共同签署了一项条约——《殖民地权利宣言》(即《权利宣言》)。这项条约规定:各殖民地共同抵制从英国进口的货物。1775年,北美殖民地从英国进口的商品量比上一年下降了97%。
第二个是确定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第一届大陆会议呼吁,一旦他们要求英王终止实施“强制法案”失败,他们就将举行第二届大陆会议。
在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775年,在弗吉尼亚议会上,议员帕特里克·亨利自称不以一个弗吉尼亚人的身份,而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发表了一次演讲。
这次演讲很成功,甚至都打动了乔治·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就连后来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代表们都觉得请愿斗争已经无效了,如果要跟英王讲话,必须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来争取独立。
(摘自《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袁腾飞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