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是,蒙特利尔城外一战,艾伦的部队惨遭滑铁卢,100多人被400名英军围歼,艾伦本人被活捉。
3年后,艾伦因英美两国交换战俘得以返回故里,算是保住了一条老命。
蒙哥马利拿下圣约翰后,仅用一个星期就攻占了蒙特利尔,比艾伦牛。
阿诺德在1775年7月征得大陆会议的同意后,率领500人马经海路到缅因,再由陆路向加拿大进发。
他们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8个星期内完成了600英里的急行军。
等他们到达目的地时,500名士兵只剩下200多人,另外200多人倒没有死,而是偷偷溜走了。
当逃兵是大陆军的一大特点,大陆军士兵有的因服役期满,有的因对军饷不满意,都会开小差,这也是让华盛顿和其他将领们最头疼的事儿,逃兵事件几乎贯穿北美独立战争的始终。
阿诺德这次行军的强度和速度在军事史上史无前例,蒙哥马利闻讯立刻率领300多人赶到魁北克对面的小镇,跟阿诺德会师。
他们对一举拿下魁北克充满信心,觉得胜券在握。
魁北克的英军事先得知了美军的行动,派来很多援兵。蒙哥马利和阿诺德商议后,决定各领一路人马,趁夜奇袭魁北克。
这场首尾夹击的攻城战选择在夜色和飞雪中开始,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很快飞雪就变成了暴风雪。
美军面临的更为不利的形势是,英国正规军训练有素,美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英军的武器装备和军队的规模都远在美军之上。
双方交战十分激烈,英军的火力很猛。蒙哥马利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当场阵亡,英军得以集中力量对付阿诺德。
魁北克非常冷,美军的枪管都被冻住打不响了,尽管士兵奋勇向前,也没能干得过英军。
在激战中,阿诺德腿部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指挥,终因失血过多而昏迷,被抬出了战场。
另外一位叫丹尼尔·摩根的美军将领满脸悲愤,他拒绝向英军投降,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了一位神父。
这一夜,美军的进攻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天晚上所有参加进攻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被抬下战场的阿诺德醒来后发誓战斗到底,他回到蒙特利尔,坚持不退兵。大陆会议没能给他补充战略物资和派遣援兵,大量的英军和黑森雇佣军却赶来增援,阿诺德不得不沿着尚普兰湖南下撤退。
黑森雇佣兵指的是那些18世纪服役于英国军队的德国人。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黑森-卡塞尔领主弗里德里克二世和其他德国领主们招募了上万名士兵出租给英国人,从中赚取每1名士兵每天1先令租金的报酬。这些黑森雇佣兵以英勇善战和忠诚无畏而闻名,他们干的这个行当是当时贫困的德意志黑森公国唯一可以出口创汇的产业。
英军主将卡莱顿组织了一支舰队展开追击,阿诺德也迅速造出一批土军舰,跟英军周旋。
在1776年10月的3天时间里,阿诺德率兵和英国舰队打了一仗,尽管他的土舰队最终败下阵来,但也重创了英国舰队。
卡莱顿因此不敢贸然进攻而收兵,阿诺德再创奇迹。
由于双方实力相差太大,阿诺德不得不放弃围攻魁北克的计划,乘船南下。在岸边,他让自己的战马趴下,用手枪对着战马头部开了一枪,然后才登上了载满残兵败将的战船。
美国远征魁北克完全是对形势的一种误判,认为魁北克想脱离英国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其实,魁北克人压根儿没想从英国的统治下独立出来,更不想成为美国的第14个州。
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一厢情愿让美国损失惨重。
1776年3月4日,华盛顿下令在波士顿周围的高地上架起大炮,炮口就对着英军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军舰,对他们构成极大的威胁。
英军总司令威廉·豪觉得波士顿不是打仗的最佳地点,因为这儿的反英情绪最为强烈,而且英军在战术上也无法防御,波士顿伸到港湾的长颈地带非常容易被孤立、被包围。
3月17日,豪将军带着英军和几百名亲英的效忠派难民,采取战略性决策,撤到了大西洋沿岸唯一的英国海军基地——新斯科舍的首府哈利法克斯。
(摘自《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袁腾飞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