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冯女士把车停在广场上一夜,再来时发现车上竟被人用胶贴了“告示”:此地是老年人健身活动场地,希望车主不要在此停车。这些年,停车没地方、健身缺场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不停这儿停哪儿?@鸿雁滑翔既苦恼又无奈:我居住的小区停车位不够,到紧挨着的家属院蹭车位,结果车被划了,胎被扎了,且不止一次,也只好忍了,不停这儿停哪儿?
“城市的规划问题越发凸显了”。@汉_尼拔说。确实,不管是停车难,还是健身场地紧张,最终都要落到“规划”二字上。“停车位供不应求的矛盾不解决,违停现象就难以杜绝。”@湖南女子学院张闻骥的话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新建小区的停车位规划得够不够?现有场地管理得好不好?这些还都不足以解决停车难的现状。@陕西冯燮提出更重要的一个方法:盘活空余场地。对此,其他网友也给出了建议,比如有条件的单位、居民小区等可在夜间有偿对外开放停车位,街头、路边的空闲地,也可在夜间规定的时间内允许停车。@牙签玉轴补充道:地上、地下、空中,总得想法儿。
实在是僧多粥少,@杜遂卿认为也该控制“僧”的数量:通过必要的法律程序,逐步采取限购政策,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此同时,热衷健身的人也越来越多,比起现有的健身场地,也可谓僧多粥少,不过,@西苑的树认为:健身的热情可不能受到限制,只是,健身场地的问题,同样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