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古已有之
胎教是个时髦词,其实它是彻头彻尾的“土特产”,在我国古已有之,早在西周时期,王室就有了胎教的传统。
据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在妊娠期间,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淫乱的声音,口不说狂妄的话,时刻用礼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胎儿进行良好教育,因此,周文王才会十分聪明,一学即会、一点即通。
洛阳才子关注胎教
现在,研究胎教的多是女性,古代可不这样,男性对胎教的关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胎教,在古代也叫“早谕教”,顾名思义就是早早开始教育。这个词跟咱们的洛阳老乡贾谊有关系。
贾谊是汉代有名的才子,21岁就当上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22岁就当上了太中大夫,太中大夫的工资差不多是两千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的郡守也就是省长的工资才这么多。22岁的贾谊拿省长级的工资,绝对算是炙手可热的新贵。
人红是非多。虽然汉文帝特别欣赏贾谊,但大臣周勃、灌婴看不上贾谊,在背后没少说贾谊的坏话。所谓三人成虎,汉文帝听多了,就把贾谊贬到长沙给自己的儿子当老师去了。
享了常人享不了的福,就得受常人受不了的苦。洛阳人贾谊在长沙生活得很憋屈,唯有写文章来直抒胸臆,其间他写了大量有关胎教的文章。
贾谊根据《易经》“正其本而万物理”的思想,认为优秀的父母是生育慈孝后代的前提,“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不懂遗传学的贾谊的观点恰与现代优生优育的思想不谋而合。
对于怀孕的女性,贾谊建议“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要保持良好的体态和愉快的心情。他还主张孕妇吃味道纯正的食物,耳朵听合乎礼乐的音乐,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切实做到孝、仁、礼、义,给胎儿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孕妇忌嘴有讲究
中国古代胎教特别讲究“外象内感”,就是“母子一体”,母亲在受到外界刺激后,会将感受传给胎儿。从现代科学来看,外在环境会影响母体,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通过胎教转换胎儿性别,达到“转女为男”的目的,可以算是“外象内感”思想的一个极端:《千金要方》《诸病源候论》都煞有介事地教导女性采用吃公鸡、佩戴雄黄的方法来“转女为男”。
就拿饮食来说,在“外象内感”的影响下,有诸多禁忌。《博物志》里有这样的记载:孕妇如果看到兔子或食用兔肉,孩子就会得兔唇;吃了姜,孩子就会长出多余的手指。
从现代科学来看,妊娠期忌嘴的做法并非都是科学的,不过其中反映了人们优生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