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起义军赤眉军从一路大捷到被刘秀的部队打败,并被缴获“积甲山齐”的兵器、铠甲的典故告诉我们,成功需要拼劲儿,要将领先的势头保持下去,长远的眼光必不可少。
王莽统治末期,因封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加上频繁的灾害,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8年,樊崇率领100多人在山东起义,号称赤眉军。刚开始,他们纪律严明,深受百姓欢迎,队伍迅速壮大起来,打了不少胜仗。
更始政权建立后,樊崇率领20多名赤眉军将领来到洛阳,归附更始政权,但更始帝刘玄昏庸腐败,最终被赤眉军打败。赤眉军在长安拥立西汉宗室刘盆子为傀儡皇帝,定国号为“汉”,樊崇任御史大夫。然而,他们没有乘势占据战略要地,纪律逐渐松弛,将领之间开始出现争斗。
东汉建武二年,关中出现大饥荒,城内皆空。赤眉军没有粮食,便退出长安引军东归,却被刘秀的大军堵截在崤山谷底(今河南渑池、洛宁两县之间的崤山)。赤眉军余部继续向东行进,将士们又累又饿,根本无法作战,最终在宜阳向刘秀投降。
刘秀将从赤眉军手中缴获的兵器、铠甲堆放在宜阳西边,和熊耳山差不多高。
这就是“积甲山齐”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刘盆子传》“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形容缴获敌军武器的数量极多。樊崇率赤眉军辗转数省英勇奋战,沉重打击了王莽政权,推翻了更始政权,然而,他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