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食物链最底层的植物,靠阳光、空气、水分生长。它们没有选择权,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适应所处的环境。这就好比投资股市的小散,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缺少操作经验,往往会成为“韭菜”被割掉。
1 带着积蓄入市处于食物链底端
“看山是山,看海是海。”是多数小散的共同特征。为什么这么说?中原证券投资顾问吕鹏瑜说,处于股市食物链底端的小散,往往对股市投资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甚至一无所知,多数都是听消息买股票。
韭菜,又名懒人菜,可以多次收割。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分。韭菜也不例外,它们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生长,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享受到阳光,然而,当人们挥舞着镰刀走向韭菜时,它们没有任何选择权,无法逃避被割的命运。
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没有自己的操作体系,靠听消息买股票的小散往往会带着自己的积蓄,一头扎进股市。《深交所2014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受访投资者2014年股票投资占家庭总投资额的29.0%。
另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每隔5年至8年,站在股市食物链顶端的主力都会用股票收割一次小散手中的现金。可能是由于进入的时机不对,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来,总之,小散很容易成为被割的“韭菜”。
2 即使被“割” 多数难进化
一般而言,资金少于10万元的股民往往被称之为小散。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A股70%的股民都属于这一行列,这个生态系统每天都上演着符合食物链的优胜劣汰大戏。“韭菜”抬头仰望着数千万元以上的大户——这个食物链顶端的人们,希望可以像他们一样,拥有大量资金,也祈祷自己的积蓄不要被他们“吃掉”。
在植物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不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会不断死亡和灭绝。这条植物演化的长河将永远不会终结。在股市中,亦是如此。
多数“韭菜”在被割后,都会开始学习和股市相关的知识,开始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关注各类和股市有关的消息,希望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操作体系,逐渐解套,开始获利,然而,物种的进化并非易事。
在现实中,80%甚至90%的小散会发现,学习了几年股票知识,仍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知道如何选股。更有甚者,被割后干脆扭头就走。这样,他们仍然只能当听消息买股、随时会被人宰割的“韭菜”。
剩下的10%至20%的“韭菜”则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逐渐走向更高的阶段,逐渐从股市中获利。
3 多学多悟 有自己的一套才能进化
如果现在你还是个“韭菜”,如何才能进化呢。吕鹏瑜介绍,第一,应加强知识储备,学习经济学常识和投资类书籍,例如《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第二,审视自己的积蓄有多少,事业处在哪个阶段。第三,列出个人的资产负债表清单,分清哪些是短期的资产和负债,哪些是长期的资产和负债,并留出一定比例的流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第四,设定自己在投资中的预期回报率及风险承受能力,合理估计自身的投资能力。第五,根据适合自己的投资类型或风格,对股票进行初选,缩小研究范围。第六,在初选后的股票名单里,排除专业性太强、难以理解的股票,根据行业周期和公司情况对剩余的股票进行分析。
吕鹏瑜提醒,对多数“韭菜”而言,如果觉得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操作逻辑太难,那么一定要在听消息买股时,多问问对方为什么推荐这只股票,是因为其业绩好、有潜力还是符合当前市场热点?其推荐的股票是应该短线操作还是应该长线持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