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为写一篇文史文章,到贴锅巷采访庄家后裔。在采访中,我了解到,这条老街上竟有5所五间头院落。
这使我想起老城老辈人对院子的称谓来。这种称谓,完全口口相传,至今仍存留于老辈人的口中。说起谁家的房子,老辈人常说:“人(读rá)家的房子是三间头三进,可整装了!”“庄家有功名,五间头院子排场着哩!”
三间头或五间头,指的是院落的宽度,也就是三开间或五开间;头,起头之意。几进的说法,与过厅和上房有关,一般院落是一进过厅和一进上房,这样加上临街房,就是三进院落,说细些,则为三间头三进院落或五间头三进院落。这样称呼,有了宽度,也有了长度(进),加上两侧有厦子房,左右三间或五间对开,是固定的。一说“三间头”或“五间头”,房子大小、院落结构就清楚了。
四进院落在老城也有几处,比三进的多了一进过厅。两进过厅加上临街屋和上房屋,便是四进院落。
五进院落很少见,阜安街有一所,比四进的多了一进上房(双上房)。
我写下这些,是想纠正文史研究中对老城民居的混乱称谓。有些说老城民居是四合院,有些说是“目”字形结构。这些说法尽管也有道理,但没有民俗根据,在老城老辈人的嘴里,房子的结构和院落大小,早被“几间头几进”说明白了,十分简约。祖先的智慧令人敬佩,我们应该传承这种说法。
我家的祖屋在马市街,是一所标准的三间头三进院子,宽近10米(一间约3米),长约60米。过厅屋将院子一分为二,前院10间对厦,后院6间对厦,又有临街房、过厅屋、上房屋。对厦之间的院子,宽度为5.5米,院里有1米多高的上水石,三季常绿的葡萄架。生于此院,长于此院,想起来我的眼角就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