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独家连载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
穿越宋朝 感受繁华
2 宋朝的狂欢节


元宵节是宋人购物、娱乐与出游的狂欢节。

节日未至,宋人已早早做好过节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封街头,各种娱乐节目开演:“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乐人时引万姓山呼。”“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

购物也是宋朝元宵节的特点之一,最畅销的商品要数各种精美的花灯,“天街茶肆,渐已罗列灯球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时人形容“灯品至多……精妙绝伦”。有一种无骨灯,是“混然玻璃球也”;走马灯“马骑人物,旋转如飞”;还有一种名为大屏的巨型灯,“灌水转机,百物活动”,是用水力驱动旋转的。

宋人从农历正月十四晚上开始放灯,连放5天,至农历正月十八收灯。收灯之后,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还未消散,人们又纷纷出城游玩。

北宋时期,开封“收灯毕,都人争先出城探春”;南宋时期,“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开封城外的园林山水、杭州的西湖,都是宋人“探春”的好去处,“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为鼓励人们出游,宋朝政府还“立赏格,竞渡争标”,在郊外举办龙舟锦标赛,比赛之时,“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

这股始于元宵节的出游热,通常要持续到二三月的寒食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连,是宋朝的另一个黄金周。我们若以为清明节是伤感的日子,那就想错了——清明时节是宋朝的旅游旺季,借着出门扫墓的机会,宋人尽情游玩于山水间,“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

宋朝的节日旅游业十分发达,旅游又带动了交通、食宿、购物、娱乐等消费热。因此,宋人的社会生活呈现出浓郁的繁华、闲适气息。

从元代开始,法定节假日锐减,元朝的节假日只有52天:“若遇天寿(皇帝生日)、冬至,各给假二日;元正(春节)、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给假一日。”

明朝的法定节假日更少:“国朝正旦节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只在元旦、元宵节、冬至放假,共放假18天。每月3天的旬休也取消了。大概朱元璋这个出身贫寒的皇帝认为,闲适并不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清朝的休假制度跟明朝的差不多,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才在个别新式学堂试行西方式的星期日休息制度。

民国时期,曾有“公知”大发感慨,批判中国人缺乏西方的“星期文明”:“西人星期日不做事,尽兴游息,然及做事则聚精会神,不或稍苟。吾国人最大弊端,即做事与不做事,往往分不清楚。要做不做,不做之做,萎靡苟且,不见精神,至于星期日亦然。”他可能不知道,中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产生了跟西方“星期文明”类似的旬休制度。

每到清明时节,我们马上就能想起来的唐诗,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妇孺皆知,有好事者还给它重新标上标点,将其改编成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简直妙不可言。

清明时节,我们马上就能想到的宋画,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著名的风俗画长卷,让我们今天仍能真切感受到北宋汴京扑面而来的繁华。

我这几年再三欣赏《清明上河图》,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原画没有机缘观摩,好在通过网络可以搜寻到超大高清图像,仔细观察那些放大的图像细节,再参照《东京梦华录》等宋人笔记的记载,我们可以一窥鲜活而生动的宋人生活。

(摘自《生活在宋朝》 吴钩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