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独家连载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
穿越宋朝 感受繁华
3 宋朝就有送外卖的小哥


1.驮炭毛驴

《清明上河图》的开端,是清晨时分,两名山里人赶着几头小毛驴,驮着木炭,去城里贩卖。木炭是宋朝市民的常见燃料,不过,有一个信息图中没有表现出来,那就是,在北宋汴京,人们已广泛应用煤。南宋初年,庄绰在《鸡肋编》中回忆说:“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石炭,即今日的煤。当时在汴京居然家家户户用煤而不用柴。

2.客船

汴河上的一些客船非常庞大,船舱至少有三层:底舱是用来装货的;中间那层载人,提供卧铺;顶层则是船工、水手休息的地方。宋人热爱旅游,寄情于山水的士大夫自不待言,寻常百姓也有出游的兴致。

比如,洛阳牡丹天下闻名,花开之时,“士庶竞为游遨”“都人士女倾城往观,乡人扶老携幼,不远千里,其为时所贵重如此”。在汽车、火车与飞机发明之前,乘坐客船无疑是最舒适、快捷的出游方式。

3.表木

在汴河虹桥的四角,立有四根木杆。这些木杆是用来干什么的?这叫“表木”,是一种市政管理标志。宋代城市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小贩可以自由经商,于是难免出现乱摆摊位、占挤街道的情况,宋政府想出了一个治理办法: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表木”之间连线之内侧,允许设摊、开店,但不得出连线。我们看图上的虹桥两边,小商贩开设的摊位都在“表木”的连线之内,中间留出通行的过道。这样既照顾了商贩的生计,也不会妨碍公共交通。

4.测风仪

虹桥四角的“表木”顶上,都有一个鸟型物。这是什么?这叫“五两”,因其是用五两重的鸡毛所制成的。它不是装饰品,而是古代的测风仪。只要看鸟头朝哪个方向,便可知道风向。宋代水运发达,船只主要靠风力行驶,辨清风向对于船运而言非常重要。

5.送外卖

图中酒店的伙计不知正往谁家送外卖。宋朝就有送外卖的活计吗?没错,当时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叫餐服务了。汴京的餐饮业极为发达,“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里做饭,通常喜欢下馆子或叫外卖。

6.灯箱广告

虹桥附近的这家“脚店”,是一家酒店。门口设置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由于这种广告牌应用了照明技术——内置蜡烛,夜间十分明亮,特别引人注目。灯箱广告在现代商业社会不过是寻常物件,但许多人未必知道,宋朝已出现了灯箱广告的形式。今日在日本、韩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灯箱广告,古香古色,别有风味。

7.酒店

在《清明上河图》中,酒楼、酒旗随处可见,《东京梦华录》中说:“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这是汴河边的一家“脚店”,城内的“孙羊”酒楼则是一家超豪华的“正店”。这些大酒店,“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24小时营业,不仅可以喝酒,还有歌伎陪酒:“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8.茶坊

跟现代人爱喝咖啡一样,宋朝人爱饮茶,当时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如同今日的咖啡馆。这些茶坊的名字非常有个性,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等。名字都起得很酷,很抓人眼球,很有广告效应。

9.轿子

在《清明上河图》上,乘驴、乘马的人比坐轿子的人要多。这是因为,宋人出行,习惯乘马,不习惯坐轿子。《东京梦华录》中说:“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可见,租马很方便。

北宋士人以乘轿为耻,他们认为,轿子“以人代畜”,乃是对人的侮辱。他们不允许自己将他人当成牲口来使用。可见宋人的价值观,极富人道主义精神。

(摘自《生活在宋朝》 吴钩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