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追求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不去储存那些一时无用的物品。
天冷霾重,早晨送孩子上学时,突然想起应该备一条手绢。六七岁的小朋友,棉衣口袋里常忘放纸巾,冬天擦个鼻涕什么的,总是用袖子“应急”,妈妈洗起来太费劲。
可家里哪还有这东西呢,早已惯于用纸巾了。是啊,纸巾足够方便,用完随手一扔,既然不能清洗,也就不必考虑二次利用。
可纸巾的方便,终究抵不过手绢的长情。
还记得《丢手绢》的儿歌吧?很多小朋友都会唱,现在,做这个游戏的孩子却少多了。他们没了用手绢的习惯,其实就算想用,一般的商店也很少能买到。不像我小时候,一块钱就能买一条漂亮的手绢,有时别在衣服上,有时绑在头发上,欢欢喜喜地用上好多天。就像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在获奖演说《你有手绢吗》里讲的,过去,家里放全家人手绢的抽屉,是“手绢形式的一副家庭肖像”,“对我们来说,家里没有其他东西像手绢那么重要,包括我们自己。手绢的用处无所不在:擤鼻子,出鼻血时擦鼻血,手、胳膊或膝盖擦破的时候包扎伤口,哭的时候擦眼泪或者咬住手绢抑制哭泣。头痛发烧的时候,可以放一块浸冷的湿手绢在前额上。在手绢四角打结可以罩在头上,抵挡太阳暴晒或淋雨。如果你要记住什么事情,你可以在手绢上打个结帮助记忆。为了拎住沉重的东西,你会把手绢绕在手上。火车启动离开车站的时候,你挥舞手绢告别亲友……”
我几年前去关林市场,无意中看到有批发手绢的摊位,因为难得见到,就买了几条。拿到单位后,一名儒雅的男同事见了,从口袋里拿出一条方格手绢,说自己一直在用。他问我在哪儿买的,下次也可以帮他捎几条。
在关林市场买的手绢都分给了家人,还专门给90多岁的奶奶留了两条,因为我知道,老人家对手绢很有感情,那是她记忆的一部分。
我想,假如纸巾代表了所谓“现代”“时尚”的生活,也许手绢所代表的那种简洁的生活方式更值得追求。现在不是有一种生活态度叫“不持有生活”吗?不再追求所谓的“物质极大丰富”,不去储存那些一时无用的物品,最大程度地让空间留白,使用高品质、耐用的物品,并且珍惜地使用。
当然,在手绢的实用功能被纸巾代替的当下,有些手绢走了高端路线,被制成奢侈品。也许有一天,用手绢将会重新成为时尚,或是成功人士的象征。
不过,现在我想给孩子用手绢,只是因为她需要——低碳、环保啥的先不提,手绢其实比纸巾更干净、安全。我打算给孩子和其班上的小朋友每人送一条手绢,让这些孩子可以继续玩丢手绢的游戏,让手绢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手绢的长情,纸巾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