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都会帮我打扫卫生了!”
“年前很忙,下班后看到孩子熬的粥,心里那叫一个暖!”
…………
寒假,是父母陪伴孩子的好时机,也是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如何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那么简单吗?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1 让孩子感恩 家长先要懂“感恩”
懂得感恩的孩子,必然是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孩子。
过年之前,家里要进行大扫除,洛龙区的周园园说,这次打扫,她9岁的儿子是主力军,扫地、拖地、擦桌子……小家伙什么都抢着干。
周园园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说,她的儿子是洛龙区一实小的学生,非常懂事,会主动帮大人做家务。上三年级的他,每天饭后帮忙擦桌子,经常拖地、洗碗,大人做饭时,他还会帮忙择菜、洗菜等。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爱劳动的。”周园园说,妈妈们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洗衣服时,孩子想帮忙却弄得满身是水;在做饭时,孩子想帮忙却把米撒了一地……有的妈妈觉得这是“捣乱”,其实,这是孩子劳动的最初阶段。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劳动,不懂得感恩父母,而是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剥夺了他劳动的机会。
周园园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每次孩子做家务,不管做得好不好,她都会及时鼓励,从一朵小红花到一次零花钱,再到一句鼓励的话……慢慢地,耿宏超养成了劳动的习惯,觉得自己作为家里的一分子,做家务是正常的。
什么是感恩?周园园的理解很简单,老婆辛苦做饭,丈夫回家后道一声“辛苦了”,这就是感恩的一种方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不愁他不感恩。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少。大家都把彼此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时间长了,情感就麻木了,自然就不知道什么是感恩——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何以要求孩子感恩?
2 给孩子体验 不要空泛地说教
以前,“感恩教育”很少被提及,人们也不需要刻意去学习感恩。因为别人对你好,你自然会去回报或感谢——这是人和动物的天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好父母俱乐部发起人朱会玲说,感恩,不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回家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感恩,也不是一次讲座,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光人有,动物也有。你养一只小狗,对它好,它也会对你摆摆尾巴表示感谢,更别说聪明的人类了!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哭诉自己的孩子不懂感恩呢?朱会玲认为,这得从家长自己身上找原因。
想让孩子感恩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这样的辛苦,不是空泛地说教,不是家长告诉孩子“我在单位有多累”“我工作有多忙”等。因为,这些忙碌孩子是看不到的,孩子看到的经常是父母回家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年轻父母。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你的“辛苦”,从而替你分担你的辛苦呢?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家庭生活、家务劳动中的责任,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付出,有了切实的感受,才能唤醒他们的感恩之心。朱会玲的儿子上初中了,有时候朱会玲和爱人下班晚了,儿子会给他们熬粥,还会去菜市场买菜。
“只说做饭辛苦,儿子根本没感受,让他试一次他就知道了。”朱会玲说,让孩子去买菜,至少孩子能体会到“每天妈妈要提着这么重的菜走这么长的路”……只有孩子一项一项体验了,他才能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3 这些方法 能唤醒感恩的心
感恩之心,是一切美好情感的起源。感恩教育,绝不只是那“老一套”:母亲节到了,帮妈妈洗洗脚;父亲节到了,帮爸爸捶捶背;教师节到了,给老师送贺卡……感恩,是应该渗透在生活中的行动。春节前夕,是最忙的时候,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些参加家庭生活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帮忙打扫卫生、购置年货等。这样,既能减轻家长的负担,又可以让孩子体验家长的辛苦。
朱会玲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做到以下几点: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把感恩化为一种行动。父母可以从“谢谢”等生活礼貌用语开始,培养孩子的习惯。
●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有求必应,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的帮忙是理所应当的。久而久之,他就很难产生感激之情了。
●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逢年过节,要给长辈送礼物,经常给长辈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
●不要把孩子捆绑在书本上,别总说“你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庭生活,对他的劳动,要积极表扬和鼓励。寒假期间,家中洗碗、拖地等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去做。这样,他能感到他是家中的一分子,产生归属感。同时,这也是他对家庭感恩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