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河洛评谭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9月2日 星期

钝化的耻辱感
□本报新闻观察员 洛谭

耻辱感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是良知的一种表现,是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备受国人关注的徐玉玉案继续发酵。公安机关介绍,6个犯罪嫌疑人,有5个来自福建;5个福建人,有3个来自安溪县。近日,有记者前往福建安溪进行探访。当地一名警察表示,这些从事诈骗的当地人,他们不以诈骗为耻,而“以诈骗不到钱为耻”,“诈骗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出现一家人甚至一个村都在诈骗”。

人要脸,树要皮。诈骗,当然是件丢人现眼、难以启齿的事。让人没想到的是,它居然能成一种“光明正大”的“职业”。这反映的不仅是部分人对法律的漠视,更是耻辱感的集体钝化和缺失。

耻辱感的钝化,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停车场里,斜着停的车占了俩车位,遇有人好意提醒,竟遭到恼羞成怒的司机出口伤人;家中条件不错却想方设法骗取低保,不仅用得心安理得,而且觉得自己“有本事”……就在前几天,父亲有残疾、母亲无业的济南大四学生小雨上了一诈骗团伙的当,被骗走27930元。当小雨拨通电话想讨个公道时,对方竟抱以嘲弄:“我是骗子。你好,你个傻子!”(见本报今日B10版报道)

太多的丑恶现象,都源于耻辱感的钝化和缺失。

耻辱感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是良知的一种表现,是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没有羞耻之心的无耻,是最大的无耻。

《后汉书》上有个著名的关于羞耻心的故事。一个小偷偷牛被捉,跪地请求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三国时期因品德高尚称著乡里之人)知道这件事。王彦方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人给小偷送了一匹布,他说:这小偷怕我知道他的过错,可见他有羞耻心,有羞耻心的人,必能改过向善,我只是想激励他这么做。后来,小偷果然弃恶从善。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人耻辱感钝化,就会以耻为荣,最终堕落;如果在一个社会里,耻辱感总是奢侈品、易碎品,那么,诈骗成团伙、成风的事就难避免。你想,价值观被扭曲了,“弄到钱”成了压倒一切的最大荣耀,什么坏事不会发生?

如何留住正在流逝的耻辱感,是与打击诈骗同等重要的问题。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