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河洛评谭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12月5日 星期
■洛浦听风
老师“课堂爆粗口”
不仅仅是言行越轨

本报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

【新闻背景】 近日,一条视频新闻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这段近3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山东省菏泽市某中学一名老师在课堂上的状态:三分钟爆粗口12次,教学生如何混社会,称“只要你奋斗,谁能不能咋着你”。根据当地教育部门官微消息,目前该老师已被做出停职检查处理。(12月4日《扬子晚报》)

从视频上看,这名老师很有可能是醉酒或者受了某种外部的刺激,导致他在课堂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课堂爆粗口”违反了老师的职业规范和职业伦理,也背离了公众的期待,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失范行为。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来说,“课堂爆粗口”在本质上是一种印象管理的失败。在许多时候,老师让人们看到的是“镜中我”;这一次,人们意外地捕捉到这名教师的另一面。当印象管理的面纱褪去,这名老师鲜明的角色反差让人们看到了他不同寻常的另一面。

一名老师讲几句“掏心窝的话”无可非议,却不该让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多了“杂草”。这名老师用粗鄙、不雅的语言,用简单的、生硬的方式传递人生经验,这样的“轻率与糊涂”,根源于精神坐标的迷失与错乱。以教书育人为本位的教师即使要对学生进行价值领航,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对缺乏足够价值判断能力的中学生“竹筒倒豆子”,即使初衷良善,也会由于方式方法的粗糙适得其反。

“课堂爆粗口”的背后,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碰撞与冲突。在不少人的精神家园里,都存在着明规则与潜规则的摩擦与交锋。一方面,那种契合价值理性的明规则,那种“应该的”为人处世规则,理应得到价值坚守;另一方面,那种契合工具理性的潜规则,那种“有利的”能够让我们从中得实惠、捞好处、走捷径的潜规则,让不少人从中获利。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天平上,一些人难以平衡。

当明规则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潜规则便有了生存空间。有一定人生经验的这位老师,对明规则缺乏足够的价值认同,“课堂爆粗口”让他用一种偏差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声”表露出来。“课堂爆粗口”不仅是一种言行上的越轨,更是矛盾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写照。

伴随着社会变迁,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逐渐由人情向规则转变。当明规则越来越有效力,当公平正义更多地走进现实,潜规则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课堂爆粗口”的老师不仅要接受相应的规训与惩罚,也需要在价值认同上纠偏。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