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1版:河 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6年12月8日 星期
娜说河洛
兄弟们,别争了(上)
二十四节气不单是洛阳的,更是中国的

“伊川缸”解析彩图

“伊川缸”(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昨日是大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前些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本是喜事,洛阳有些专家却坐不住了,为着“起源于洛阳的二十四节气被别人申遗成功了”,他们扼腕叹息:自家蒸熟的包子,被邻居抢了,真窝囊!

我想劝各位前辈消消气:四海皆兄弟,五湖一家亲,二十四节气不单是洛阳的,更是中国的。爱洛阳,爱中国,不分你我。

话说回来,二十四节气真的起源于洛阳吗?这个见仁见智。有些学者确信如此,也有人认为这个观点过于牵强。

到底谁有理?我把情况捋一捋,您做个判官。

>>> 二十四节气不单是洛阳的,更是中国的

我们的祖先,根据太阳运行规律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24份: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老洛阳人,尤其是河洛乡间的农人,基本上是照着二十四节气种地过日子的。

67岁的关林镇人曾素霞,会流利地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她说,知道一年里有啥节气,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干啥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都是老祖宗教的,照着做不误农时,能有好收成。

所以说,二十四节气很“土气”,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智慧。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种地跟着太阳走,必须了解太阳的活动情况。

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根深叶茂,泽被九州。洛阳乃十三朝古都,是河洛文明的风向标,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的农业中心。

古人逐水而居,数千年前,洛河畔已有农人耕种繁衍。考古学家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发掘出了夏代、商代的大量生产工具。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神: 四个方向的风,反映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变化。这说明河洛先民早有四季观念。

周代,周公派人到嵩山测量日影,确定洛阳就是天下之中,最适宜生产居住,遂定都洛邑(洛阳)。东周的《吕氏春秋》,记载了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8个节气的名称。

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确立。《淮南子》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汉代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

夏代、商代、东周、东汉,洛阳都曾是都城。

明白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专家为何认为二十四节气是起源于洛阳的了:它是以河洛地区的气候、物候为依据设立的,洛阳四季分明,可以贴切地套用二十四节气便是明证。

>>> 二十四节气不单是“土气”的,更是科学的

洛阳博物馆里有一口红陶彩绘“伊川缸”,颜色古旧,上面绘有一只神秘的大眼。

博物馆宣教科主任白雪说,“伊川缸”出土于我市伊川境内,是仰韶文化时期的,距今有数千年历史。

此缸看起来像是用来腌咸菜的,其实它是古人用来放尸骨的瓮棺葬具——缸底有孔,据说是灵魂升天的通道。

专家对缸上的大眼另有解读:此乃远古时期的节气八卦图。

相传,伏羲“观象于天”“观法于地”,指导农业生产。

北大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翟智高认为,这只大眼周围的圆环,表示太阳运行一年,这叫“太极”;圆环中的眼睛,眼角指向上下两点,代表夏至和冬至,这叫“太极生两仪”。此可谓伏羲神农时期的重大科学成就,印证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河洛地区这一观点。

问题是,“伊川缸”不仅洛阳有,三门峡、郑州及陕西等地也有。

这又该如何解读?请看下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