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有广西南宁学院的学生反映称,该校自12月起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学校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校方表示,制定此项规定,是因为学生经常打包食物致使宿舍卫生状况堪忧,且外卖食品存在安全风险,学校将长期执行此规定。(12月12日 《北京青年报》)
如今点外卖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而对于嘴馋、兜里又有闲钱的大学生来说,三餐足不出户更是寝室“宅生活”的一部分。从这点看,学校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倒对这些学生的运动和社交有利。
不过,不可否认,许多外卖在色香味上远超大学食堂,这也是学生们青睐外卖的关键。
大学食堂一般面临三个竞争对手——外卖、校外摊儿、校内商店。比拼虽包括价格、食物种类、便捷度等各类指标,但说到底还要看好吃与否。坦率地讲,许多大学食堂的竞争优势仅在于“最低生活标准”——如果你这个月的生活费所剩无几,请到食堂果腹。
学校严禁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理由比较牵强:在学生宿舍门口的垃圾中,绝对不全是外卖食品残余及包装;到了散发气味的地步,恐怕也与卫生考勤制度有关。照此规定的逻辑,岂不是男生宿舍的袜子购买数量也要有严格限制?
无独有偶,我上大学时也经历过类似事情。彼时学校食堂已营运一年,奈何多半窗口的饭菜仍让人难以下咽,加之排队情况严重,导致大量学生每日都在校外摊儿用餐。然而,由于类似原因,校外摊儿屡被清理,又屡次回归。其间,食堂的生意没见红火多少,倒是各宿舍超市的泡面供不应求。
食堂饭菜口味不佳也就罢了,偏偏总有“辣椒炒月饼”等“黑暗料理”出现,这样的食堂怎能不让人闻之色变?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商家吸引消费者终归要靠诚意二字。遗憾的是,在一些学生食堂窗口,看不到诚意,只能看到“成心”。
任何行业要想良性发展,都需要有最起码的竞争机制,学校食堂也不例外。遗憾的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两家餐饮服务单位垄断食堂的情况都不少见。一家独大的问题,实在不用赘言。
食堂没有把饭做好的能力,学生却有不吃的权利,这自然是无法禁止的。换个角度看,坐拥巨大的消费群体,生意却没有更上一层楼,才真让人想不通。当然,似乎学校内的各种生意,长期以来都缺乏竞争。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都高高兴兴端起食堂餐盘的人,可能根本不在食堂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