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得发展、要享受生活,前提是活得质量高,活的岁数大。
昨天,一则关于防“过劳死”的新闻在网上传得挺热。日本广告巨头电通公司公布了一项旨在防止员工“过劳死”的计划,包括工作场所晚10点强制熄灯,员工晚10点前必须离开办公楼,禁止在家中加班,所有员工每半年必须至少休假五天等内容。
这让人想起前不久吓了上班族一跳的消息: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过劳死”的威胁对象已从体力劳动者转向脑力劳动者,且呈年轻化趋势。
事实上,“60万”“超日本”等信息,数年前已有。前几天,苏州一名24岁的工程师因加班频繁而“过劳死”的报道,也引来哀叹一片。最令大家惴惴不安的是:小伙子生活习惯良好,烟酒从来不沾!由此可见,加班之害,甚矣!
老板们喜欢“拼命三郎”,不仅在于后者的任劳任怨,而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自愿加班的,单位是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的。那么,自愿加班是因为太热爱工作吗?通常来说也并不是:不加班,不熬夜,活儿就干不完;活儿干不完、干不好,说明你能力有限,你的岗位和职务就岌岌可危了。而对一些行业从业者,比如互联网从业者或是干营销的人来说,只要你没辞职,除了睡觉就得考虑工作,失眠的时候也一样。
另外,员工加班,企业不用承担太多的风险:员工真把命拼掉了,老板也不用负太多责任。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过劳死”算工伤吗?
《工伤保险条例》最接近“‘过劳死’属工伤”的规定是,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然而,具体到现实中,一旦职工“过劳死”不符合上述关键条件之一,企业鲜有认定其为工伤者。
从这个角度看,完善“过劳死”的工伤认定,让企业在使用劳动力上不再肆无忌惮,是有现实意义的。
而更实在的“自保”之策,还是学会自己放松心态、调整状态。
拼命工作,当然可以理解。危机感强,不安定感强,银行存款、住房保障、结婚生子,还有治病钱养老钱,都需要未雨绸缪。多挣点儿,心里就多踏实一点儿。再者,中国人讲究的就是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有家庭责任感,要重事业——从上司到老婆孩子到父母双亲到自己的前程,都要努力打点好,咋可能不累?
追求好车、大房子、好位子,追求人前有面子,谁也不能说这种价值观有误,但请在咬牙跺脚往前奔的时候,也能提醒一下自己:身体出了问题,不仅悔之晚矣,而且一切希冀都要成泡影。注意,不管是跟自己较劲儿,还是与别人较劲儿,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身体健康状况的比拼。要求得发展、要享受生活,前提是活得质量高,活的岁数大。
再分享一下那篇只有两句话的爆款热文:有没有办法做到天天熬夜又不会太早死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