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徽就是它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音乐有乐徽。
1956年,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确定,把排箫的图案作为中国音乐的标志。
就像看到五星红旗,人们会想到中国一样,看到排箫,懂音乐的人便知这“很中国”。
中国乐器那么多,“上位”的为何偏偏是排箫?
第一,它非常古老。
第二,它非常民族。
第三,它非常美观。
用它代表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音乐,恰如其分。
笛子也有这些特质。在民间,吹笛人似乎比吹箫人多,为啥不用笛子当乐徽?
这就好比你问我为啥选馒头不选烧饼一样。
馒头、烧饼都是用面粉做的,馒头的荣誉就是烧饼的荣誉。
箫、笛本是同根生,两者同属吹奏乐器:把排箫拆开,就像一根一根的笛;把笛绑成一排,差不多就是排箫的样子。
曾经有段时间,古人懒得给它们分家,就用同一个名字称呼它们。
谁当乐徽,有差别吗?
>>> 骨笛的诞生
箫、笛可能起源于一根中空的骨头。
洛阳博物馆正在举办中国音乐文物展。有两样东西,您不妨留神看一看。
一件是贾湖骨笛,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吹奏乐器,距今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一件是骨排箫,我国现存最早的排箫,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两件古乐器,都是在河南出土的,都是用禽类的腿骨做的。它们应该就是现代箫、笛的前身。
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远古先民大概在吃完禽肉后,拿着骨头玩耍,废物利用,钻孔吹弄,无意中开了中国音乐艺术的先河。
禽鸟不好捉,要寻找合适的禽骨做乐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华夏族首领黄帝命乐官伶伦革新乐器、创制音律。
伶伦是能人,见河边有竹林,风吹竹子飒飒响,便灵机一动,伐竹为笛,做出了声音更为清脆嘹亮的吹奏乐器。
>>> 伶伦造竹笛
河洛地区是黄帝部落的主要活动区域,我市洛宁县竹林茂密,盛产竹器。
有人认为,伶伦造笛用的正是洛宁的竹子,吹奏乐器的发源地就在洛阳。
信不信由你。
伶伦造笛的典故,记载在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里。在司马迁所处的朝代,箫、笛不分家,吹奏乐器统称为“笛”。很难说,伶伦造的乐器是箫还是笛。
还有人认为,箫是伏羲或舜造的。
周代人偷了个懒,将乐器按材质分为“八音”: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
箫、笛都属于竹制乐器。后世以“丝竹之音”泛指音乐,可见其因。
它们经历了哪些传奇故事?有过怎样的辉煌?排箫又是如何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乐徽的?请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