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4版:悦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3月20日 星期
独家连载
觥筹交错 (下)

《当尼克松

遇上毛泽东》

■作者:玛格雷特·麦克米兰(加)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纽约时报》:第一本关于中美建交的史料翔实的著作,全球公认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首次完整披露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谈详情;震惊世界的中美破冰之旅全解密。

★根据大量档案、访问与口述资料剪辑,深入了解毛泽东、尼克松、周恩来、基辛格等关键人物的性格,立体呈现当时的冷战格局和中美双方的诉求、底线。

在宴会厅里,每个人面前都有3只玻璃杯,一杯装水或橙汁,一杯盛酒,一杯盛中国遐迩闻名的茅台酒,美国记者称之为“白色闪电”,而丹·拉瑟称呼茅台酒是“液态剃刀”。

在主桌上,周恩来向尼克松介绍,酒精浓度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茅台酒,自1915年旧金山世界博览会后,在世界上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周恩来在杯子上点火。“尼克松先生,请看,酒真的可以点着火。”返回白宫后,尼克松也如法炮制,把茅台酒倒在碗里点火,结果差点儿把白宫烧掉。

尼克松说,他知道红军战士曾喝光某个镇上生产的茅台酒。周恩来答复:“长征期间,我们用茅台酒来治百病和清伤口。”尼克松接着说:“我就用这万灵丹敬大家一杯。”

黑格1月飞往北京磋商时,已领教过茅台酒的威力,他很担心不胜酒力的尼克松喝了茅台酒会丑态毕露。黑格在电报里写道:“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该让总统在晚宴敬酒时,真的把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白宫方面也提醒:“在晚宴上,茅台酒是敬酒时用的。除非向你的中国朋友敬酒,否则不要拿起酒杯。”由于每桌都有中国人,晚宴的敬酒很早就开始了。

滴酒不沾的霍德曼,三番五次地向满腹狐疑的东道主解释他不能喝酒。何志立回忆说:“因为有茅台酒助兴,人民大会堂内的气氛热烈。在座的每个人和电视机前的每位观众,想必都感受到美中关系已出现崭新、伟大的进展。”

大会堂的尽头是媒体记者,其中多数是美国记者,他们站在椅子上,用望远镜见证这历史性的场景。尼克松希望记者在场,就像他想要电视实况转播一样,他十分清楚记者的威力。尼克松每天都阅读厚厚一沓媒体的报道,并在纸边写下评语和指示。他想要吸引媒体的注意力,但又不愿让媒体过度窥探。诚如他告诉霍德曼的,他应该保持“若即若离、深不可测、充满神秘感”的形象。不过,他也乐于展现较为粗俗的一面。

尼克松将大部分记者视为“小丑”,认为他们是无可挽救的自由派,见解偏颇。尼克松深信他们对自己也怀恨在心,“因为我老爱修理他们”。从阿格·希斯到美国人民期待的诸多问题上,他们都是错的,他才是对的。尼克松就职之初,曾指示手下人准备一份新闻界的敌友名单。结果,敌人的名单比朋友长了许多。

尼克松有意绕过新闻界中他视为自由派的记者,直接把手伸向他位于美国中部的支持者。借总统的职位,尼克松可以制造新闻话题,不论是提供摄影的机会,或前往电视台发表重大政策声明。他有能力窃听记者以了解他们的新闻来源,也确实这么做了。尼克松认为,镜头比文字印刷品对他更有用。基辛格曾冷冷地说:“总统面前的电视,就好比酒鬼面前的酒。”

尼克松需要像霍德曼这样的人。霍德曼的广告界背景,让他很快就意识到电视的潜力。总统大选酝酿期间,诚如霍德曼告诉尼克松的,“走出黑暗时代,进入众目无所不在之美丽新世界”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在霍德曼的辅助下,尼克松针对电视台设立了“传播办公室”及其分支机构。白宫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新闻材料。总统摄影师和海军摄影团队随时待命,好捕捉尼克松总统的威仪,或总统与爱犬帝玛胡王子玩耍的画面。

华盛顿的记者时常抱怨,他们不再有接近总统的渠道,无从得知那个遥不可及的独行侠的想法。这正是尼克松与霍德曼想要的。当媒体抨击总统,譬如说他没能终结越战,行政部门便会反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