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河洛茶事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

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历史上,洛阳是贡茶的目的地
洛阳人早有饮茶的习惯

宋亚萍

笔名安心

安心微艺术空间创办人

国家级茶艺技师

少儿茶艺展示

安心茶坊茶艺师——大树


【开栏语】

说起茶,恐怕每个中国人都能唠两句。茶为国饮,文人雅士爱它,百姓生活离不开它。古代文人认为“琴棋书画诗酒茶”是七件宝,在文人眼中,“茶通六艺”,可以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在百姓眼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开门七件事,茶是生活必需品。饮茶提神醒脑,研习茶艺有益身心,为了给大家的生活添一缕茶香,自今日起,我们将邀请国家级茶艺技师安心老师,每周四在《洛阳晚报》上说说茶史,聊聊茶事,与晚报读者分享茶会、雅集,敬请关注。

不管身处何方,心安处就是故乡,愿缕缕茶香让您安心,让您结识更多同好。

何为茶?

是树,也是饮。茶,号称“国饮”,而洛阳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因此,洛阳曾是历史上贡茶的目的地。咱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客来敞茶”“以茶会友”的传统风俗,都说明茶是百姓生活必需品。古都洛阳的人们也早早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可以说,茶,就是由洛阳传向世界的一种生活方式。

自周代开始

已有巴蜀之茶进贡至洛阳

巴蜀地区可以说是中国茶的摇篮,自周代建都洛阳开始,巴蜀地区所产之茶便千里迢迢进贡至洛阳。中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中曾记载,巴蜀的“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证明古巴蜀国的人们已开始种茶,并把它们作为地方特产,进献给周王朝的君主。

战乱频繁

茶从“贡品”变成“酪奴”

西晋茶风渐起,到了东晋,茶文化已蔚为壮观。当时北方列国争雄,十六国大乱,汉族成为“少数民族”,酪浆代替茶,成了主要饮品。

北魏定鼎中原,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才又有士人饮茶。当时佛教兴盛,佛教徒喜爱茶清淡的品性和提神疗病的功效,慢慢地,茶因助消化肉类和乳酪的功效被戏称为“酪奴”,在游牧民族的贵族和百姓中风靡起来。

茶风日盛

文人谓之可“通仙灵”

唐代,茶文化得到了质的飞跃,茶山卢仝就生活在唐代。卢仝,号玉川子,早年隐居嵩山,20多岁迁居洛阳城东南,与韩愈、孟郊、李贺、张籍等日日饮茶作诗。后来,他在洛阳里仁坊写下了《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七碗茶歌》,全诗涉及唐代茶事如采茶、制茶、煎茶、吃茶、贡茶、茶政等诸多方面,流传最广的是:“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香袅袅

融进骨子里的中国风

时至今日,茶仍是文人雅士、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无论是在办公室里泡上一杯普洱,还是以小壶斟饮龙井、毛尖,茶都是中国人钟爱的饮品,哪怕咖啡馆遍地开花,也影响不了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谁家还没有点儿茶叶?

别管是牛饮还是浅酌,茶香袅袅,这就是融进我们骨子里的中国风。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复兴,喝茶、品茶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布茶席、办茶会、做雅集,种种茶事活动成了“最传统的时尚风潮”。

从古至今,茶不仅是“国饮”,亦是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洛阳的茶史也同样悠久。千年以来,洛阳的茶香氤氲悠远,不喧哗、不繁杂,淡淡的,令人安心。

这也是,安心茶坊的由来。 (安心 凤轩)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