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推崇安居乐业,置办房产是头等大事。城里人拼命攒钱买房,乡下人努力挣钱盖房,好像没房就没有安全感。
总有一些家庭,反其道而行之。
不买田产不买房
西晋开国元勋羊祜(hù)出身名门世家,门风清廉,死活不肯买房。
西晋社会奢华成风,京都洛阳城中显贵如云,拿蜡烛当柴烧的土豪遍地都是,动不动就搞炫富比赛,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家钱多。
羊祜身居高位,眼看着同事们住豪宅,却一点儿都不眼红。
《晋书·羊祜传》里记载,羊祜的女婿劝他趁着大权在握多置办些田产,羊祜“默然不应”。过后,羊祜转过头对晚辈们说:“此可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我的女婿看问题太片面了!当官的有私心就会忘公德,糊涂犯错。羊家子孙要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不是我不给你们留田产,我这样做是为了你们好。
羊祜把兜里的钱都拿出来救济难民,自家户头上存款余额几乎为零。
就这,羊祜还把汉代的疏广当精神偶像。疏广思想超脱,人如其名,毕生致力于“输光(谐音疏广)”——不是赌博“输光”,而是把家财“输光”给了社会。
疏广有一句教子名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说白了,就是钱不是啥好东西,它会消磨贤者的意志,放大蠢人的过错,还会扭曲众人的心理,助长仇富心理。
所以,疏广不买别墅,也不为子孙买别墅。他认为子孙只要勤于劳作就饿不死,多余的田产只会让后代不思进取。
羊祜深以为然,以疏广为师,热衷慈善,散尽家财。他在洛阳病逝后,举国皆哀,街巷悲声不断。
只留清白在人间
北宋的范仲淹,也不肯买房子。
中学语文有一道阅读理解题,阅读材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文字:“(范仲淹)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家人劝他在洛阳买房建园,等退休了好回洛养老。老范说:“人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身体都可置之度外,何况是房子呢?我都60多岁了,活不了几年,买房何用?我不怕退了没地方住,怕的是位高难退呀……”
比范仲淹早些时候的北宋高官王旦,一样两袖清风,不购田产。他说:“子孙若有本事,自可打拼立足。父辈买田产,只会引得后代相争,门庭不安。”
据说,王家住宅破败,连皇帝都看不下去。宋真宗拨了一笔巨款给王家兴修门庭,王旦拒收。王旦临死前还告诫子弟“不许奢侈”。
若你是学生,由此“理解”了什么?
“房是招牌地是累”
范仲淹这些人,是真的看开了。
看不开会如何?
西晋大富豪石崇,在洛阳营建顶级园林住宅——金谷园,一生致力于花样炫富,结果招人嫉恨,满门被斩。
唐代宰相李德裕,在洛阳造了座景致怡人的平泉庄,亭台楼榭无所不美,奇花异草遍植其间。后来,李德裕被贬,客死异乡,平泉庄日渐衰落,“怪石名品甚众”,“多为洛城有力者取去”。
李家祖业曾被强者掠夺,重振祖业是李德裕的心愿。身为宰相,他置办大宅院,实现心愿,外人没啥可说。
为了保住平泉庄,李德裕立下家训,告诫子孙不可出让平泉庄的一草一木,即便有人掠夺,也要尽力周旋,保全家业。
人算不如天算。
金谷园的“金谷春晴”,平泉庄的“平泉朝游”,曾名列“洛阳八大景”,如今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只剩斜阳映晚风。
“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的鬼”,老祖宗这话不是没有道理。
90后观念已有改变,四海为家、租房生活正成为新时尚。心安处即是家——自由的心,不为房子所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