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与罗秋旖分手,李德林还是很纠结的。
罗秋旖的美丽是他一直不能忘怀的,但李德林又有一种解脱感。在外边开一天会,回到家里,一个人无拘无束的,真好。他想蹲着就蹲着,想躺在沙发上就躺在沙发上……再也没有人去指责他,真好。饭局也多了,多得几乎应付不过来,偶尔多喝了几杯,也没人怪罪他了。实在不想去了,学校里有小食堂(他仍然住在农科大),也可以去吃烩面,喝胡辣汤……
此时,他培育的“黄淮一号”已初步有了成果,他已成功地培育出了一株双穗小麦。虽然仅成活了一株,但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尤其在理论上,他获得的成果更大。他的文章《杂交小麦的遗传变异现象》在一家国际著名的期刊上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由此,他成了国际上知名的小麦专家。
谁也想象不到,他这篇关于小麦的理论文章,灵感却来自个人婚姻的破裂。对小麦性状配合力的研究,也就是对小麦杂交优势和劣势的研究,使他发现,所谓的“强强联合”是一个误区。
这就好比他跟罗秋旖的婚姻,罗秋旖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美丽大方,格调高雅,算是一个优秀的女性,或者叫“母本”;他呢,虽然出身贫寒,可他是留美的博士,研究生物工程的专家,也可以算是一个优秀的男性,或者叫“父本”。这一男一女,一雄一雌,一阳一阴,本是可以融合的。两人的结合是“优+优”,本应该是1+1=3,或等于4、5、6、7……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的。在实际生活中,两个人的情感信号,或者叫“语码”,却一直不能对接。这就像是两列高速行驶的火车,车况没有问题,方向没有问题,速度也没有问题,可就是不能对接。这是为什么?由此看来,那就是气场的问题了。于是,一场婚姻的悲剧,如电光石火一般,成就了李德林的“小麦理论”。
离婚后的李德林有一段时间是很孤独的。他的学生刘金鼎每隔一段时间就跑来,陪他去吃一次烩面。此时,刘金鼎已经是黄淮市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了。对刘金鼎来说,每吃一次烩面都是有收获的。一年不到,刘金鼎就当上主任了。
在刘金鼎担任黄淮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第二天,他又到省城来了。这次来,他衣兜里揣着一沓姑娘的照片。进门后,他说:“老师,我给你提个意见。”
李德林说:“你说。”
刘金鼎说:“你如今是副省长了,身边得有个人照顾,不能再这么单着了,别人会说闲话的。”
李德林说:“是这个事呀。不忙,我考虑考虑再说。有人说啥了?”
刘金鼎说:“那倒没有。只是,你一个人……再说,老爷子那边,也需要有人照顾。”
刘金鼎这句话击中要害了。李德林长叹一声,说:“是啊,我老父亲腿不好,我一直想把他接来,可我天天有会,顾不上啊。”
刘金鼎说:“我已经调到市里了,也顾不上去看望老爷子,你还是找个人吧?”
李德林摇了摇头,说:“这个人不好找啊。”
刘金鼎从兜里掏出那沓照片,放在了茶几上,说:“老师,这些姑娘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个个年轻漂亮,还都有本科学历,你选一个。”
李德林扫了一眼,再次摇摇头:“我这个年龄,还是实在一点儿,太年轻不行,太漂亮也不行……”
刘金鼎见他根本不看照片,说:“说实话,这些姑娘都没有师母……气质好。老师,有啥要求,你说。”
李德林想了想,说:“就一条要求,会照顾人,能跟老爹吃一锅饭。哪怕是没文化的,也行。”
刘金鼎当即说:“这好说,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