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赵丹
家住洛龙区的张女士做梦也没想到,看起来文静的女儿,不光自残,还告诉老师自己想自杀……
张女士的女儿上初二时,开学不久,她就接到了女儿班主任徐老师的电话,一听徐老师说自己的女儿想自杀,她腿都软了。“女儿很乖,不爱说话,成绩在班里中等。”张女士说,这学期她本还想让孩子冲进班级前十名……
“孩子找我求助时,我就感觉不妙。”徐老师说,有一次,他检查作业,不经意间看到孩子手臂上有一道道伤疤,他觉得这事儿非同小可,但没有轻举妄动,没想到孩子会先来找他。孩子说活着没意思,有时心里憋得不行,就拿小刀在手臂上割口子,还能舒服点。
通过沙盘游戏和沟通,徐老师认为孩子抑郁的原因有二,一是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不受控制;二是爸爸常年在外,妈妈一味关心成绩,孩子压力巨大,常被负面情绪吞噬。
在徐老师的建议下,孩子爸爸回到洛阳工作,周末,全家一起出去散心。半年多后,张女士说,孩子的状态好多了,再也没有自残过。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乖’就没有问题,事实上,‘乖’也分两种。一种‘乖’是孩子会和家长沟通,亲子关系默契;另一种 ‘乖’是孩子不知如何向父母袒露心事,而父母因孩子沉默,误以为岁月静好。”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洛阳地矿双语学校教导处主任魏贯通说。
“孩子喜欢关自己屋门,什么事情都不愿和父母倾诉,更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孩子心里肯定有事。”魏贯通说,孩子和父母的对抗也能从行为中观察出,比如凡是父母喜欢的,孩子偏反对,凡是父母反对的,孩子偏要做。
一旦孩子出现上述行为,最好的化解方式是沟通:谈话应避免围绕学习、成绩等,行为上尊重孩子,鼓励他们多表达、多沟通,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不要总拿家长的语气压制孩子。适度表扬,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