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文化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
■洛浦新风
走进洛阳国花园的玻璃房360°赏牡丹
□记者 何奕儒 文/图

洛阳国花园中的玻璃房

建筑为植物“让路”


明年牡丹花开时,洛阳国花园将新增一个好去处——过去3年,洛阳国花园依次建成5座风格迥异的房子,它们与周边的花草树木融为一体,游人可以在此品茶闲坐,尽赏洛阳春色。

1 走进玻璃房360°赏牡丹

这5座房子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朱亦民教授设计的。他是洛阳人,自然对牡丹花情有独钟。洛阳国花园负责人曹田说,新建筑融入了很多牡丹元素,但记者找遍墙面、屋顶、装饰物……没见到一朵牡丹花。最终,记者在一座两层玻璃房里找到了答案。

走进玻璃房,迎面就是窗外成片的牡丹。由于房子是由透明的玻璃建成的,人们可以360°欣赏园子里的美景,哪里还需要牡丹花装饰?明年4月,这座房子将被牡丹花包围。

“让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是朱亦民的设计理念,他不喜欢因为建房子而破坏环境,会让建筑为植物“让路”。玻璃房的外廊地面和屋檐有一排洞,这是为雪松准备的家,可以让它们不受房子影响,自由生长。

紧挨着玻璃房的是一个中式庭院,围墙把雪松围在其中,地面铺满鹅卵石,以自然景物造景,别有一番趣味。

这些建筑有什么用?曹田解释,不久后,它们将被改建为免费的茶室、图书馆,让游人边赏牡丹,边品茶、看书。

2 本土文化是通过建筑的空间和意象体现出来的

为设计这几座房子,朱亦民拿出不少方案供洛阳国花园选择。曹田说:“为了体现洛阳文化,我们考虑过建仿古建筑,还想用装饰物凸显牡丹元素,大家反复讨论,觉得这些做法太刻意,就舍弃了。”

有人觉得,文化古城修建仿古建筑,增添仿古元素,才是传承文脉。我国一位著名建筑师反对这么做,他说:“当传统被简化为装饰符号强加于现代建筑的外表时,也恰恰扼杀了传统真正的意义。”

建筑如何表现本土文化?在朱亦民看来,本土文化不是通过建筑的外形和装饰,而是通过建筑的空间和意象体现出来的。

“中国传统建筑原是木框架结构,现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大家很少用木材建房子。”他说,一些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仿古建筑,不仅少了神韵,还显得粗糙、笨拙,大家只注重建筑的外表,却丢失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灵气。

虽然中国传统建筑的样式会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例如唐朝建筑的斗拱体形大,尽显豪气,到明清两朝,斗拱变得小而密,更显秀气,但中国传统建筑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会变,朱亦民认为:“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愿望相吻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

3 设计理念来源于豫西传统民居

苏州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参观过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后,朱亦民赞叹不已:“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白色是它的主色调,花岗岩取代了传统灰瓦……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显得美观而协调。”

在洛阳国花园的5座建筑中,朱亦民也融入了豫西民居的文化元素,其中一座长方形房子准备改建成美术馆。乍一看,它的建筑风格很简单,灰色的墙体、简单的窗户,亮点其实在屋顶上。

“你看,屋顶上有一排洞,晴天时,不需要电灯照明,自然光能直射屋内,自然环保,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曹田说,这一设计理念来源于豫西传统民居——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孟津县卫坡村就有地坑院,“冬天坐在里面,围着火炉喝茶、赏画,很有感觉”。

“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朱亦民说,想让建筑体现城市文化,不一定要建仿古建筑,把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也能造出实用、美观的房子。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