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王迪的书画装裱技艺入选西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是莫大的荣幸。11月28日,记者走进王迪的装裱工作室,看到他正在埋头裁剪一幅拓片。
29岁的王迪话不多,工作起来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他独立装裱字画只有4年,但因技术好,每天顾客络绎不绝。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帖的技术,在王迪看来,每一幅书画在装裱后都是艺术品。
王迪的书画装裱技艺是从父亲那儿学来的。“我是在父亲的装裱室里长大的,从小耳濡目染。那时,大人工作,我就找废弃的字画练习装裱。”他说,如今,书画市场上有用机器装裱字画的,即通过高温定型、化学胶膜粘压的方法装裱字画,省时省力,快速方便。他不愿这样做,仍用传统的装裱技艺,“祖宗传下来的方法好,例如手工糨糊装裱方便作品揭裱和修补”。
装裱字画不仅工序复杂,还耗费时间。例如,装裱中的一个步骤是将字画湿水,将有褶皱的部分铺平,在字画后面贴一张托纸,将其贴在墙上,等其自然干燥。“天气晴朗时一天就行,遇到下雨天,要三四天才能将其揭下来。”
王迪说,到了寒冬腊月,满墙贴的都是字画、拓片,他要生煤火让屋内保持恒温,“太冷太干燥,作品会裂开,我每天都要检查墙上的作品”。
镶料过后,还要把作品贴上墙等其自然干燥。“这一步最耗费时间,遇到好天气也要三四天才能揭下作品。”他说,“装裱一幅作品最少需要5天,装裱如绣花,我愿意倾尽一生做好它。”
现在,王迪已经成功装裱3000多幅作品。看的字画多了,他也成了半个字画专家,写的毛笔字已很有功底,他说这得益于他从事的装裱字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