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的年味儿,充满了仪式感,忙碌而幸福。
20日,在洛邑古城举行的老城区“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中,百位书法家现场为市民免费写春联,其中83岁的贾朝文老人为大家义务写春联已经32年。
一副春联寄托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写春联和包饺子一样,是过年的重要一景。为过年时贴副词美字美的春联,老洛阳人或请邻里中善书法者写之,或到街上花钱买副中意的春联。
近些年,手写春联开始被带有广告的印刷的春联替代,手剪窗花被商店里售卖的塑料窗花替代。过年贴这种春联、窗花,虽省力,却多了敷衍感,少了仪式感,年味儿越来越淡。
什么是年味儿?围炉守岁包饺子,全家团圆,辞旧迎新;贴春联,给老人拜年、给孩子发压岁钱,迎春纳福;逛庙会、看社火,感受新年集体狂欢的乐趣……醉人的年味儿,充满了仪式感,忙碌而幸福。
留住年俗,就是留住年味儿;留住年味儿,要靠民俗文化的传承。
当年,为了家里多个写春联的人,贾朝文的大哥送他去读书,老人现在的心愿是只要还能写得动字,就一直写下去。留住醉人年味儿,需要更多像贾朝文老人这样的民俗文化传承人。
老洛阳人过年,农历大年三十这天,家家都准备洛阳水席半成品、手工蒸馍,备足年货好待客。如今,很多家庭过年都在饭店团聚、待客,与正宗的水席制作手艺越来越远。
如今,国内已有中小学请民间艺人进校园,教孩子传统手工;有大学将舞龙舞狮课作为体育选修课。这些对民间艺术的学习、传承,能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味道,拥有家乡的记忆。
对孩子来说,在家庭、学校认识、学习传统民俗技艺,在书法课上学学春联文化,在烹饪课上学学水席制作,在手工课上学学吹糖人儿,在体育课上学学舞龙舞狮……既是民俗文化教育,也是美学教育。
今年春节,让我们放下手机,用心近距离感受年俗、感受亲情交融的幸福,过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