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文化·匠心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8年1月27日 星期

“一朵牡丹”的芬芳
□记者 陈耀玑

“一朵牡丹”花茶


我们常用温柔和感性来形容女性,如果形容杨晓红,或许要再加上果断和坚忍。

杨晓红现任洛阳牡丹品牌推广协会会长。20年前,她从一名“文学少女”转而成为一名大学讲师,最后躬身花田,为洛阳牡丹产业付出青春。杨晓红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创造了‘一朵牡丹’。”

一路向前 港企精英站上三尺讲台

谈起自己儿时求学经历,杨晓红说她最感谢的是她的授业恩师段文贤老师。

1982年,杨晓红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我本来叫杨三妮,小学时老师帮我改了‘杨晓红’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段老师无论冬夏,都是着一袭长衫,戴一副老式近视镜,头发梳得非常整齐,很有风度。”杨晓红说,小学时段老师教她语文和算术,初中时教她作文,她喜欢写文章并与牡丹结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段老师的影响。

1985年,杨晓红高中毕业,而后她先后在郑州、广州两地求学。在大学生活中,杨晓红结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开阔了视野。

研究生毕业后,杨晓红进入深圳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出身农村的杨晓红工作踏实、认真,行事严谨、果断,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从实习生升任部门经理,而后被该企业派往英国学习并委以重任。

这段工作经历为她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却也过早地透支了她的身体。工作数年后,身体不堪重负的杨晓红回到洛阳休养,而后投身校园,受聘成为洛阳大学一名老师,站上了三尺讲台,这一站就是10年。

发现市场空白 她决心重现牡丹全花茶风采

在和其他高校同行交流时,“洛阳牡丹”这张流传千年的名片,一直让她觉得有“单薄”之感。

“那时不像现在,牡丹产业中已经有了一系列的产品,朋友们来洛阳玩儿,很难找到有特色的伴手礼。”杨晓红说,由于当时洛阳市场上牡丹特色产品比较匮乏,许多经济领域的朋友常和她开玩笑,说她身为经济专家却没有挖掘出“洛阳牡丹”背后蕴含的商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朋友的话像一根刺扎在杨晓红心上。

“当时洛阳牡丹产业有许多市场空白,既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也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我就在想,一定要开发一种牡丹特色产品,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杨晓红说,她走访市场发现,市场上的牡丹花茶大都是仅用牡丹花瓣入茶,搭配毛尖、金骏眉等茶叶销售,冲泡时,花瓣浮在水面上,这样的产品消费者记住的只是“茶”而非“花”,其中的“洛阳牡丹”元素并不被大众认可。

面对这样的市场状况,杨晓红想起儿时爷爷讲的牡丹全花茶的故事,想起自己中学作文中武则天与牡丹全花茶的传说。

她决定在被誉为“牡丹祖根”的栾川县与嵩县交界的深山区杨山种植“凤丹白”牡丹,按古法炮制牡丹全花茶,重现牡丹全花茶昔日风采。

2005年,杨晓红说服家人,躬身花田。也正是这片花田,成就了杨晓红,成就了“一朵牡丹”。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