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统筹:冯保萍
新闻背景:成都10岁小男孩瑞瑞日前在网络爆红。瑞瑞已经写成2本全英语小说,共计3.2万字,英语词汇量超过7000个,相当于英语普通六级水平;瑞瑞还会说德语,在网络广播平台拥有自己的德语频道;他还办过钢琴演奏会,将所得门票收入捐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一切,都是瑞瑞在家学的。
消息一出,无数父母感叹“又是别人家的孩子”,也让更多父母思考:孩子该如何进行因材施教,该选择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观点一
学校应是教育主阵地
□郭喜欠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瑞瑞在家自学成才,是因材施教的典型。
虽然学校教育模式遭到一些人的吐槽、质疑:有些学校只注重成绩,围着考试指挥棒转,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数十个孩子采用相同书本、相同教育方式,照顾不到孩子认知能力的差异和个人喜好,让孩子如圈养的小动物缺少灵气与个性……这些说法虽不无道理,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育的主战场仍该是学校。
首先,“术业有专攻”,学校配备的各科教师都是本学科方面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便于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而如此“一专多能”的家长寥寥无几。就算具备这样的能力,能够放弃工作、全身心培养孩子的家长又有几人?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家长,连孩子五年级的数学、英语作业都辅导不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所以,像瑞瑞这样单纯通过家庭教育取得成功的孩子可谓凤毛麟角。
其次,学校本身是个小社会,和孩子朝夕相处的都是同龄人,孩子只有融进这个大环境,各方面才能健全发展。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宽以待人?如何面对同伴误解?……这一切都需要孩子在经历中摸索、感悟,单凭家长说教或参加一两次集体活动根本无法完成。记得有次拔河比赛,孩子们虽然竭尽全力,却输得一塌糊涂,他们搂在一起哭成一团,这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不亲历的孩子根本无法体会。
最后,学校的校纪、班规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律,而在家庭教育中,只有自律性很强的孩子才能做到自觉学习,这就是一到寒暑假,有些家长就叫苦连天,说孩子懒散、难管的原因。
因此,我认为,学校教育虽有不足,但若因为一味追求因材施教让孩子放弃学校教育,无疑是因噎废食。
vs
观点二
家庭教育是重要一环
□古道西风
面对家庭个性教育,我们不应抱有成见。
郑渊洁的儿子的受教经历也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当初郑渊洁的行为也被质疑。如果孩子性格确实不适合学校教育,或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孩子的知识需求,而父母又具备相当的学识、能力、财力、精力,家庭教育未尝不可一试。
教育并无定论,教育模式不应大众单一,因材施教一直是众人推崇的好方法,之前个别家庭联合举办的“家庭私塾”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瑞瑞这个成功的教育案例可以看出,父母是影响孩子的第一要素,瑞瑞的成功离不开父母大量的教育准备工作和日常付出。教育是涉及面很广的一项工程,相比学校、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外界再好的教育环境都比不上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启蒙,所以学校、家庭二者合一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当然,选择孩子在家学习,要先与学校深入沟通,先确认孩子天赋与学习特性是否更适合家庭教育,瑞瑞就是属于学校教育“吃不饱”的典型;其次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知识型、教育型父母,有没有持续性教育的能力和毅力。瑞瑞的父母在家里做到一直看书、学习,而不是玩游戏、看手机、追剧,所以孩子认为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以上这些才是家长对因材施教的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