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河洛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20年3月26日 星期
娜说河洛
追风,量雨,测雪——

搞气象
河洛先民样样行(下)

□记者 张丽娜

河洛先民看风云变幻,观斗转星移,根据天文气象预测天气、制定历法,进而有条不紊地安排一年到头的生产、生活,经验丰富,智慧无穷。

上篇讲过古时候的“捕风”神器——相风鸟,今天说说古人测量降水量、预测节气的“气象仪”。

1 量雨神器考考你的数学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自京师洛阳到地方官府,已有行之有效的降水测量手段。《后汉书》里记载,东汉朝廷要求“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各地官吏要据实上报当地的雨泽灾害情况。上报的前提,自然是弄清楚降水量。

古人有一套独特的测雨、测雪方法。南宋人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里提到了“天池测雨”“圆罂测雨”“竹器验雪”等测算降水量的方式。

下面请听题:“问今州郡都有天池盆,以测雨水……假令盆口径二尺八寸,底径一尺二寸,深一尺八寸,接雨水深九寸,欲求平地雨降几何?”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算算答案。

天池盆是积蓄雨水、预防火灾所用的容器,和现代气象观测所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

所谓“天池测雨”法,是用天池盆收集雨水,通过“平地得雨之数”来计算地面降水量。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为后世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圆罂是一种胖腹小口的容器,可以盛水,也可以装酒,跟天池盆一样原本是生活用具,但它“一专多能”,用来测雨雪很好使。

明朝出现了较为标准的降水测量器——雨量器,朝廷统一配置,供给地方官府使用,方便各地上报降水情况。

清朝的雨量器已接近现代:黄铜,圆筒形,上面刻有标尺。清朝有专业的气象观测簿《晴雨录》,“气象员”逐日观测并记录阴、晴、雨、雪、雷电、风向等天气状况。

2 蚂蚁搬家天要下雨

观测空气湿度也难不倒古人。

东汉有个名叫王充的聪明人,曾在洛阳太学——东汉最高学府游学。此人不愿当官,不想发财,就爱思考人生、钻研科学。

他家里穷,买不起书,常在洛阳街头逛书摊,蹭书看。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又好学好问,蹭书蹭了一肚子本事。后来,他写了一本书《论衡》,解释万事万物,其中提到“故天且雨,蝼蚁徙,丘蚓出,琴弦缓,固疾发”,是有关空气湿度的精妙阐述,大意是若蝼蚁搬家、蚯蚓出洞、琴弦松弛调不准,那是因为天要下雨了。

《史记》《淮南子》等古籍则详述了古人所用的“测湿仪”:一架天平,两头分别放上同等重量的炭和土,观测原理是“燥故炭轻,湿故炭重”。

冬至节气前,把土和炭放在天平两端,以判断湿度变化,如果空气湿润,炭吸湿变重,天平放炭的这端就会下沉,反之放土的那端会下沉。

用最简单的法子解决最复杂的难题,古人的智慧不服不行。

3 律管断节气灵得很

此外,河洛先民还使用律管来测定节气变化。律管,又名律琯(guǎn)。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洛阳市洛宁县盛产竹子,乃“绿竹之乡”,当地有一座伶伦大桥,是纪念乐祖伶伦的。《吕氏春秋》里记载,上古时期,黄帝派伶伦创制音律、制造乐器。相传,伶伦用洛宁竹子造出了中国最早的乐器。

律管本是乐器,状如一排长短不一的笛子,一管一音。古人发现可以通过“吹灰候气”法,用律管预测节气:在密闭的屋子里,摆上木案,放上律管,并用草木灰堵住律管上的洞口,然后你就等吧,“气至者灰动”,节气一到,对应此节气的那根律管中的草木灰就会飞出,灵得很。

《隋书》里记载,北齐天文学家信都芳某一天仰观天色,对身边人说:“孟春之气至矣。”众人查看律管,果然飞灰对应。

信都芳是个能人,做了一套类似地温表的轮扇,通过土壤温度的变化来预测节气,“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节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并住”,比律管还好使。

今日看来,古人的气象观测手段可能有点儿土,但它们管用啊,咱们不服不行。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