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shirley
的《我看秦腔和贾平凹》,不由激起我心中思乡、思亲的涟漪,使我再一次用心地去感悟秦腔,感悟秦腔所带给我的一切,感悟那来自黄土高原的粗犷与帅气,感悟那来自秦岭山脉的沉稳与秀美。
作为陕西娃,我对秦腔有着
特殊的感情。在我的记忆中,那把破旧的板胡和父亲似乎是一体的,我在父亲的板胡声中出生,成长,远行。
父亲告诉我,他的第一把板胡是自己制作的。这让我感到震惊和骄傲,我的父亲竟有这样的本事,一个农村小伙子,山里娃,没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影响,却能够自己做一把板胡,并把它拉得像模像样,有滋有味,这真的让我很感动。
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远村近邻有好多人求上门来,让父亲收下他们的孩子当学徒,学拉琴,学唱秦腔。父亲也因此收了好几个干儿子、干女儿,不是父亲要收,而是父亲待他们比自己的孩子还亲,他们才想发自内心地喊上一声“爸爸”。我儿时的生活里也因此多了许多哥哥姐姐和乐趣。虽然我家境贫寒,但有秦腔,有一帮子爱秦腔的男女老少,生活竟也变得丰富多彩。
直到现在,当我一个人静静独处,我似乎还能隐约听到,从那遥远的小村,从我家那破旧的院落,从父亲那因陶醉在秦腔的声韵中而微闭的双眼,从母亲那伴着锅碗瓢盆交响的歌唱,秦腔飞出父母的心坎儿,飞出我家院落,飞出小村,翻山越岭,带着父亲和母亲对生活的执著与热爱,飞至我心间,萦绕我耳畔,使我永远都牢牢地记着,记着我的父亲和母亲,记着祖祖辈辈共同的声音——秦腔。
我一直想给父亲买一把新的板胡,却因种种原因,还没有实现。我想,我不能再拖延了,我必须尽快给父亲送上这样一件礼物,让他在秦腔的声韵中安享晚年。
(市56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