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开始中国的许多地方发生了一场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雪,辽阔的中国在重新感受和认识什么是雪。在安徽,暴雪使逾百万人口受灾;在湖北武汉,水管冻裂导致5000多起停水事故发生;在湖南,大雪封路令50万旅客在路上被困3天。雪灾发生的时间恰逢中国每年最大一次人口迁徙——春运的前夕,发生地点又是几十年来没见过大雪、对雪灾非常缺乏经验的中国南方,麻烦就这样一个个地叠加,令中国南方省份无法避免地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城市生命线上,暴露了自己的“软肋”。
中国路网经受严峻考验
自1月10日以来,我国由西向东出现了长时间的雨雪过程,秦岭、淮河以南的很多地区都发生了连续的大范围降雪,陕西、甘肃、宁夏的雨雪量1月中旬已达到195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大值,河南、湖北的雨雪量也达到历史同期的次大值。毫无疑问,在这场降雪过程中,经受最严酷考验的就是中国的路网,因为这次降雪恰逢中国每年最大一次人口迁徙——春运来临。
今年,中国公路春运客流将达21.5亿人次,这样一个短期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麻烦事,而这场大雪令春运这道题难上加难。据报道,中央气象台对这次大范围降雪发出了橙色雪灾预警,武汉于19日将雪灾预警标为“红色”(我国的灾害天气预警体制用“蓝、黄、橙、红”4种颜色由弱至强地表示各种灾害的强度),而湖南、湖北、贵州的很多地方也发出了道路结冰的红色预警,这意味着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等都不得不暂停使用。
19日的暴雪迫使湖北省内一半以上的高速公路关闭,武汉发往全国各地的8800余班次长途客运班车停运,约30万人被迫改变出行计划。受24年来罕见雪凝天气影响,贵州全省高速公路大多处于瘫痪状态,数千辆汽车滞留路上,近万人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期待天气快快好转。由于公路交通不畅,大量旅客转而拥向铁路。
暴雪考验城市生命线
在地理上,中国南方与巴尔干、北美、欧亚大陆北缘对雪的见识毫无可比之处。中国黄河以南的房子很流行平房顶,毫无陡峭屋顶那种对雪的警惕。
连续低温致使武汉水管频频爆裂,仅大型管道爆裂就达40余处,共发生5000多起停水事故,数万居民用水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持续低温又使用电负荷急剧上升。目前,湖北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拉闸限电。在贵州省贵阳市,位于市区内的蛮坡路段结冰的路面光亮如镜,有20多辆公交车和其他车辆因路面结冰发生侧滑或追尾、刮蹭事故,横七竖八地停在这段长达1公里多的路上,然而,由于没有及时的交通管制,不断有不明路况的车辆继续开向这里。
暴风雪面前各国都没高招
其实,不只中国,欧洲、北美等地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也普遭暴风雪袭击,而在暴雪面前,这些国家也都显得手足无措。年初,接连两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结果造成河流决口、房屋被淹、航班中断、公路关闭、数千人被浸水中,北加州61.5万家庭和商户供电一度中断。在加拿大,60年来最大的暴风雪于去年12月袭击了多个省份,导致公路关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几百个航班被取消。在欧洲,西班牙罕见的大雪导致路面交通堵塞、海上交通中断;罗马尼亚部分地区积雪达50厘米,该国东南部交通严重瘫痪;土耳其随处可见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进退两难。即使在常年遭受雪灾并在各联邦主体都设有减灾司令部的俄罗斯,去年远东地区的暴风雪仍然造成了机场关闭、交通中断和供电中断等常见的“暴风雪综合征”。
虽然面对暴风雪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世界都没什么高招,但在减轻灾情方面,人类并非无事可做。一些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等待救援,而是知道如何自救、互助,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比如美国民众从孩提时代就接受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安全教育。为防“雪后大堵车”,德国有法律规定,如果大雪后车主敢把车辆停靠在主要街道两旁阻碍交通,就将面临数百欧元罚款。美欧的很多国家还规定百姓必须尽快打扫门前积雪,否则要面临罚单。而一年中要面对5个月冰雪天气的欧洲人,更有自己的一套。欧洲人一到冬天就在车里备一套安全工具,包括急救包、换洗衣服、靴子、帽子、手套、毯子、不易坏的食物、水、手电筒及应急的药品。欧洲人会给车换上专门的防滑轮胎“钉子胎”。这种轮胎更厚实,纹路更深,用金属或硬塑料制成的“钉子”规则地排列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