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0版:天地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国130种语言
部分已濒危
新年首颗
可观测彗星现身
不干不净吃了
没病有科学道理
过年•贴对子
罕见雪灾,各国都没高招
世界上最小的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水土
过年•贴对子
记者 张丽娜
  在新都汇打零工的美女磊磊,刚过腊月初八就被家人拽回了偃师老家。

  我问她,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呢,现在回去是不是早了点。她说:“家里要支摊儿卖对子,人手不够,俺妈让俺回家搭把手。”

  洛阳人把对联叫“对子”。掐指一算,的确是到买对子的时候了。办年货赶早不赶晚,这对子可是年货中的“干货”,要当作头一桩大事来办的。据说,洛阳农村一个普通的对联摊儿,个把月赚个两千元不成问题。可见其重要性。

  其实,过年买现成的对联,也就是这一二十年的事。在磊磊的本家奶奶苗贵娥老人的记忆里,对联是得请人写的。

  那年头, 一进腊月,苗奶奶就买好红纸,早早地送到了小姑子家。小姑子的男人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毛笔字写得好,对于嫂子派的活,向来不遗余力,对联上的每个字,都用金粉书写,每个笔画都浸着喜气。

  贴对子则由苗奶奶的丈夫或孩子们负责。这是洛阳的规矩——由家里掌柜的或是书念得好的孩子贴对联;“榆木疙瘩”和“睁眼瞎”是没有资格的,因为他们不懂平仄,分不清上下联。

  因了这层含义,贴对子便成了件既荣耀而又辛苦的事:脸上有光,十指冰冷。

  苗奶奶的孙子张少华笑着说,他小时候最怕贴对子,一怕挨冻,二怕挨批。

  “年三十,贴对子”。迎新须先辞旧。大年三十一早,天正冷,他和姐姐就得起床,一人拿一把锅铲,去刮旧对子,为新对子腾出“落户”的地方。

  洛阳人家早年的对子,是用白面熬的糨子糊在墙上或门上的。怕对子被风刮走,人们糊的时候总嫌刷的糨子不够,结果到了来年,旧对子撕不下来,总得拿锅铲蘸着水才能刮干净。

  少华家是一幢两层小洋楼,从门口到粮仓,有大大小小十几副旧对子要刮。滴水成冰的天气,干完活,他的手常被冻得失去知觉。

  贴对子是从吃过晌午饭开始的。这可是个“细法”活,章法很多。

  城里的套房,在门口贴一副对联就行。在农村,凡是可以贴的地方都得贴:大门对过,贴“出门见喜”;院墙上,贴“满院春光”;树上,贴“树木兴旺”;梯子上,贴“步步登高”……贴的时候不能乱了次序,要由外向里贴,先贴大门,再贴院墙,再贴屋门。上下联的位置也有讲究,右为上,左为下,不能搞反,不然遭旁人笑话不说,这一年也被预示行事不顺。

  时代在进步,民俗在简化。这些年,洛阳人对贴对子似乎不那么讲究了。就连苗奶奶家也开始买现成的对子。机器印制的对子,上下联都在一张红纸上,到家后,也不用费心琢磨哪是上联,哪是下联,拿剪刀裁开,左边的一半贴左墙,右边的一半贴右墙,相当省事。

  贴对子的方式更是省事。少华不必再刮对子、熬糨糊,而是取一卷透明胶带,把对子角直接粘在墙上。到了明年,把旧对子直接一扯,省时省力——当然,这种方式也有不好的地方,先不说透明胶带有碍美观,若是当年风大,年还没过完,对联就被风给刮烂了、刮跑了,那可大煞风景。

  往后的洛阳人,会以怎样的方式贴对子呢?不好说。不过,过年贴对子,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