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中暑”是个“夏季词汇”。而实际上,寒冷季节也是小儿“中暑”的高发期。
宝宝冷天也“中暑”
记者日前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看到,急诊大厅里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小病号,其中不少宝宝的前额、前胸等部位出现了小红疹子,且伴有发热甚至脱水症状。医生不断地跟家长说:“捂得太严了,孩子都出现汗疱疹了!”
据该中心儿科副主任医师张云玲介绍,这段时间由于过年串亲戚,家长怕孩子出门受冻,包裹过严,不少宝宝出现了“中暑”症状,特别是2个月到1岁的宝宝,冷天“中暑”现象尤为严重。
张大夫说,冷天“中暑”在医学上叫捂被综合征,这个就跟冷天捂得太严、温度太高有关系。医务人员经常发现一些看病的孩子大大小小捂了4个被子,一摸身上很烫,量体温就很高,最高的都能达到四十一二摄氏度,这么高的体温对孩子来说,对健康的损害非常大。持续的高热及过高的热量会使婴儿出现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发生昏迷、休克,损害婴儿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甚至导致婴儿的死亡。
家长给宝宝添加衣服“凭感觉”
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门诊大厅,记者看到一个50多岁的妇女正抱着宝宝用奶瓶喂奶,小家伙被很厚的小棉被包裹着,小脸蛋红扑扑的。包得这么厚,一定不会冷了吧!当记者询问时,50多岁的妇女说,今年天冷,带孩子出门就得“裹严实点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甚至对孩子应该添加多少衣服还不太了解。
刚做妈妈5个月的刘女士说:不是很清楚,冷天出门反正要多穿点儿吧。儿子半岁的张先生说:对孩子添加衣服多少不太知道,就是凭自己的感觉吧。
张云玲大夫称,在寒冷的冬季,家长们怕孩子着凉感冒,白天裹上大衣、毛毯,晚上睡觉热水袋、电热毯全都用上。加之冬季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流通不好,使孩子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的环境里,体温不断上升。等父母发现时,孩子已经处于高热之中。而1岁以下的婴儿呼吸、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很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如果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毛孔无法正常透气,出汗过多就可能引起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体温过高也会导致小儿冬季“中暑”。
专家表示,捂被综合征起病急、病情重,容易影响心、脑、肾、胃肠道等多个器官,后遗症也较多,家长要特别当心。
宝宝保暖,不必捂太严
那么,如何让宝宝有个适当的保暖度呢?
张大夫说,婴幼儿并不是大人想象的那么怕冷,不要以孩子鼻尖、手指的冷热来衡量孩子的冷热,关键要摸孩子的身体冷不冷。孩子的体温跟大人是一样的,正常体温是36℃到37℃,室温在18℃到20℃是比较适宜的,家里人穿一个毛衣,小孩比大人穿得多一点儿,这时候你会摸到小孩的身体是比较温暖的,皮肤比较干燥就是比较合适的。
张大夫告诉记者,晚上睡觉,宝宝只需盖一床棉被,不要再用热水袋或热水瓶。如果发现宝宝体温较高,应立即将被子或多余的衣服拿掉。外出时要把宝宝的嘴和鼻子给露出来,能呼吸到外边的空气就不会发生窒息、捂热等情况。另外,如果孩子还有出大汗的情况,就要及时给孩子补充一些盐水,或喝一些口服补液盐避免出现脱水症状,一旦孩子出现发烧、面色苍白等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