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外来打工者,现在的食用油价格越来越高,我们承受不了。你是仇和书记的秘书吗?你跟书记说一声,我想和他谈谈。”
“我刚才在网吧里给仇和书记发邮件,手机放在旁边被人偷了,你跟书记说说,叫他帮我找回来。”
…… ……
“领导电话公布以来,老百姓事无巨细,什么事都向领导反映。”接听书记、市长工作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上报书记、市长,书记、市长看后签字、批示,交相关部门落实处理。“我们有5个人轮流24小时值班,忙得不可开交,连上厕所都要小跑着去”。
2月21日,网友“北梢之风”在网上发布了一份《昆明市市民拨打领导办公电话自律公约》,向网友征询意见。他认为:“领导电话应该是为民服务的,而不要成为各种垃圾信息的接收器;大家别一根葱一头蒜也要找书记、市长,那样做是占用公共资源。”
有人对此赞同,也有人认为:“公众对此反响强烈,说明公众对公权机关有着一种强烈的‘监督渴求’,‘监督渴求’的背后,既反映了当前公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成熟,也是公众长期以来的一种情绪释放。”还有人认为,这不能不说明“官员与老百姓的交流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然而体制上的欠缺,让“市长专线”运作中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说,“市长电话”是代表政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协调督促政府各职能部门切实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一个窗口单位,但体制的缺陷,使该部门陷入了服务宗旨与受理范围的冲突、体制缺陷与市民需求的冲突、任务繁重与力量薄弱的冲突三大冲突之中。
显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法治、民主意识的提高,一部市长电话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不能不承认,如今我们的‘政务公开’在很多方面仍然是‘百废待兴’。许多政府网站上要什么没什么,发给它的邮件很少有人答复。人民对城市的发展不满意,却没办法、没地方反映,投诉无门、倾诉无门。公布电话是最起码的政务公开,没有这一步,后面的一切都免谈。”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说。
2月21日,在昆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仇和说:“不久前,昆明公布了一批公务员的电话,我们进行了抽查,发现仍有少数打不通。我们党的干部,与群众如鱼水之情、血肉联系,如果连电话都不能联系,何谈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