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由于父亲在县里上班,半个月才回家一次,作为家中的男孩,我就义不容辞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当时农村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里的牲口不够一户分一头,而牲口又是那时
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我家没有分到牲口,买牲口便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听说邻村的一个驴贩子刚从外地批发回一批毛驴,母亲就拿出她辛辛苦苦攒的钱,让我随邻居家的老大爷一起去买驴。
邻家老大爷为生产队赶了大半辈子马车,是个买牲口的行家。第二天一早,我就和他步行出发了。路上,老大爷给我讲了一些买驴的窍门,我都一一记在脑子里。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来到邻村的一个大院子里,看到有十几头驴被拴着,我和老大爷就各挑各的去了。
看到这么多的驴,我很兴奋,早把老大爷讲的挑驴“诀窍”忘到九霄云外了,就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喜好来挑。结果我挑了一头外表好看、不能干活的“美驴”,买回家不久就被便宜地卖掉了。而邻家老大爷挑的那头外表丑陋、实用能干的“丑驴”,为他家出了很大力。
如今,农业耕作早已被现代化机械所替代,但每想起那次“买驴”,我就觉得有愧于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