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前,面对强大的日军,蒋介石听了法肯豪森打“持久战”的建议——要“以广阔之疆域,拖垮后勤供应困难的日本”。蒋在兵力和战术上也作了布置。首都南京是蒋政府的总部,但由于南京与日军上岸线路太近,没有纵深和持久的防守可能,故撤出南京的计划其实在蒋介石心中早已有后备方案,但作为一国之都,不保南京,显然无法向国人交代,更有损“国体”与“国威”,所以蒋介石在“誓死保卫南京”问题上一直调子很高。
从1937年7月11日至8月1日的22天时间里,统帅部连续开了22次军事会议,每天研究敌情和七七事变后的前方形势,结果由于军力较弱和战略失误,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眼睁睁地看着平津失守,日军又在东边起兵滋事,在最后几次军事会议上,他们已经着重研究了长江沿岸各城市的备战问题。可是,疯狂、野蛮的日军没有给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任何喘息的机会,一步一步向中国军事和政治中心——南京进犯。
8月12日,上海告急,南京城里的蒋介石和军政大员们召开国民政府党政最高领导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商讨抗战大计,成立了最高统帅部。最高统帅部内设了参谋总长,何应钦任此职。当即,最高统帅部制定了对日作战指导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锁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可悲的是,上海前线失守,“巩固首都”一事即成泡影。
南京是朱成山的故乡,朱成山后来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搞成中外著名的场所,与他对南京这个城市的感情有关。他说,当年日军侵占南京时,他爷爷就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的一家银行上班。“日本人打来后,爷爷逃回了老家。爷爷常说,日本兵杀人如麻”。数十天后,他爷爷回到南京时还能随处看到暴露在外的一堆堆尸体。
日本人最先对南京犯下的罪行是从8月中旬的大轰炸开始的,因此南京保卫战其实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1937年8月15日,日军战机开始对南京实施大轰炸,而制订轰炸南京的计划则是在9天前,日本军令部次长已经向在华的第三航队司令部发出了战斗指令,要求他们立即制订攻击南昌、南京、句容、蚌埠、广德和杭州的空袭计划。首次攻击南京的是第一联合航队的木更津航空队。
上海的中日大战刚刚拉开序幕,小日本的军机就将目标直指近在咫尺的中国首都南京。下面是一个名叫中佐阿信夫的人在他的《支那事变战记·海军航空战》一书中所描述的日军首次袭击南京时的场景与心境:
第一回渡洋爆击南京
1937年8月14日,开始了我海之荒鹫的渡洋爆击行动。当天目标有杭州和广德。翌日扩大到杭州、南昌、南京等地。
在此行动中,空袭中国首都和军事中枢南京,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精神上也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这天上午9时半许,我海之荒鹫越海长驱直入,令人难以置信地出现在南京上空。南京城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这里,并非是晴天霹雳,而是在大雨中突然听到雷霆。许多炸弹从云中落下,敌军狼狈不堪,南京市民惊愕不已,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这也不奇怪。
我海之荒鹫穿破密云急速俯冲,一机又一机,一队又一队,在南京城头穿梭一般掠飞,坚决对准敌人的重要军事设施,进行猛烈的轰炸。下边警报汽笛声大作。从紫金山开始,然后是从围绕着南京城的防空阵地上,中国兵用枪炮向我低空飞行的海之荒鹫胡乱地射击,炮声和炸弹爆炸声在暴雨中混成一片。
敌10余架战斗机,迅速起飞努力进行防卫,在雨中的南京上空展开了极为壮烈的空战。
那时,我机队对南京城内外敌航空基地的飞机库实施轰炸,炸毁了3个飞机库及其指挥所,还有库外的8架飞机。
然而,为了这个伟大的战果,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昨天以来,我军损失了8架飞机,机上的勇士也大部分阵亡了。
他们的牺牲,主要由于天气浓云密布,以及在对敌军事设施和机关目标实施超低空轰炸时,受到敌人防空炮火有力打击的结果。
(摘自《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何建明 著 湖南凤凰教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