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大鞋小,为了能穿上鞋,不惜将脚趾截掉。“截趾适屦”的意思,等同于“削足适履”。
“截趾适屦”的典故,发生在东汉桓帝执政时期。
桓帝荒淫无道,亲小人,远贤臣,是历史上有名的无道皇帝。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好色,后宫养有众多美女。
公元166年春,天空出现日食。在古人的观念中,出现日食是不祥之兆,对应人间就是统治出了问题,皇帝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桓帝的对应措施是“诏公卿、郡国举至孝”,下诏让各级官员向朝廷推荐“至孝”之人。
太常赵典推荐了荀爽。
荀爽,东汉颍川(今许昌)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卿的后代,《后汉书》里称其“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曰‘可为人师’”。
荀爽有名士之风,心思全用在读书上,不参加任何活动,也不接受朝廷征召。这次不知道为什么,他给了赵典一个大大的面子。
既然应召,就得展现自己的才能。在朝廷举行的考试上,荀爽就桓帝好色进行劝谏:“传曰:‘截趾适屦,孰云其愚,何与斯人,追欲丧躯。’诚可痛也。”
“古书中说:‘有人脚大鞋小,为了能穿上鞋,不惜截掉脚趾。这还算不上愚蠢,还有更愚蠢的,有些人为了追求淫欲,不惜丧失性命。’实在令人悲痛。”
荀爽切入正题:“我听说皇宫中的采女有五六千名之多,百姓辛苦赚来的钱却被用来养这些无用的女子,天象因此发生变异。”
荀爽劝皇帝将没召幸过的女子遣出皇宫,让她们早日成婚,“此诚国家之大福也”。
荀爽说得句句在理,《资治通鉴》里记载,看完他的试卷,桓帝下诏任命他为郎中。至于采女,估计桓帝没放,因为《资治通鉴》里没说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