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5版:第25界洛阳牡丹花会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河洛绝艺扬美名
十周年庆典欢动洛城
架起洛阳腾飞的“翅膀”
牡丹大酒店喜迎中外宾客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在洛成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07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绝艺扬美名
  事件影响:淳厚俭朴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无不折射着洛阳人民的精神气质和千年帝都的优雅文明。1991年4月14日~25日,洛阳首届民俗文化庙会在民俗博物馆隆重举行,一大批有着鲜明特色的河洛绝艺经过抢救挖掘,重放光彩,掀起了河洛文化民俗热。

  日前,在洛阳民俗博物馆,记者见到了该馆74岁的老馆长任坤洲。老人领着我们走进展厅里,抚摸着当年征集到的古老皮影,回忆讲述了创办洛阳首届民俗文化庙会的前后经过(如图)。

  当时,洛阳牡丹花会已连续举办了多届,但其中都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牡丹观赏点主要为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和西苑公园,游客都集中在这些景点,造成花会期间市区出现“西边热,东边冷”现象。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市里发动各方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1991年春天,又到了确定花会期间活动方案的时候,该馆上下经过多方研究、争论,达成共识:只要剔除古庙会中的糟粕,挖掘蕴藏在其间的优秀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科学整理后集中推出,一定可以办成内容精彩、游客喜欢的民俗文化盛会。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支持,市政府还将举办首届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列为第九届洛阳牡丹花会的一个重点项目。

  首届民俗文化庙会组委会成立后,整个河洛大地都很振奋,全市九县六区的文化部门纷纷派出人员,深入街坊里巷和乡镇村庄,调查搜集各地已经濒临消失的传统民间艺术,并把那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组织起来,购置器材设备,进行整理、排练。市民俗博物馆派出专家走村串乡,审看节目。与此同时,该馆还拆除了30间旧房,平整出3000平方米的场地,搭起1座擂台,为举办庙会创造好条件。

  4月14日上午,伴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排鼓、火铳声,洛阳首届民俗文化庙会拉开了帷幕,市民俗博物馆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洛宁县陈宋村的排鼓队、新安县铁门镇的九莲灯表演团、老城区的付永和唢呐班等依次登擂参赛,各尽其妙,角逐“民俗杯河洛一绝”的桂冠。与此同时,来自我市各地的烫面角、烙饼馍、百碗供等民间名小吃也在馆内外按序摆开,浓香扑鼻,使游客们在游、观、听、买、尝中全方位领略到了河洛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期12天的洛阳首届民俗文化庙会,挖掘、推出了42项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有67个团体2900余人参加了演出和展示,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以此为发端,民俗文化庙会成为每年洛阳牡丹花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6届。它不断推陈出新,不仅使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得到抢救整理、传承升华,更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河洛大地的深厚积淀和无穷魅力。

  记者 陈运团/文 陈占举/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