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考生普遍反映高考历史题越来越难。其实这是个误区,东方高中历史教研组组长沈旭东分析说,并不是历史题越来越难,而是不少考生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孤立地来看待、学习和记忆,以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历史知识去参加高考,难免感到困难。
如何化难为易,让历史学习变得轻松呢?沈旭东建议同学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即理清历史的发展线索、历史的阶段和分期,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如1949年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但头绪很多,有一定难度。复习时不妨先从宏观上着眼,以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56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和改革时期(1978年至今)四个时期纵向相串,明确每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阶段特征和趋势,然后再以每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项目横向相连,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不管学到哪一时期的相关概念,只要切入该网络,便会将这些概念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从而茅塞顿开。当然,还要从微观上把握历史,即深入分析每一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特点及作用或影响等,如“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条件、基本任务、实质、主要成果、特点和影响等。
学历史必须注意知识的纵横交错、上挂下连、左右衔接。如对“一五计划”从微观上把握后,上连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开展状况及成因,下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及当前工业建设成就和科技成果,便可构成“近现代中国工业及科技发展演变”专题网络结构。
沈旭东说,历史学科的学习、复习贵在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及时把零散的知识切入网络,使历史知识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层层深入,切入本质,把握规律,最终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高考自然也就不难了。
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还要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现实中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知识密切联系起来。由奥巴马访华就可切入近现代中美关系、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由社会生活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看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由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联系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历史复习既要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又要把历史知识前后左右密切联系起来,构建完整的、科学的、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再把历史和社会现实相联系,不仅高考复习不再难,而且会加深对历史、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