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鎏金铜马
时代:唐
出土地点:洛龙区东明小区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看!这匹马无鞍无鞯,无拘无束,赤裸着身体,仿若马群中的“儿童”。它安静,它天真,它稚气,它可爱,它胖嘟嘟的身子,呈现出圆润之美,凡看到它的人,都忍不住想抚摸一下,那光滑结实的身躯,湿漉漉的富有质感,好像马儿刚刚踏水而来。
这匹马,2000年出土于洛阳东郊,品相完好,保存较好,由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发现。从外观看,这匹马需要减肥,马脖子上的肉比马屁股上的还多,但它那强健有力的腿似在告诉我们,它有无穷的力量跋涉千山万水。
人类之爱马,犹如老鼠爱大米,千古不变。这种遗传基因一直传递到今天:当人类的交通工具由骏马变成爱车时,也不忘在车名中楔入“马”字,譬如宝马、悍马、海马等。像骏捷、骊威、奔腾这些名车,也都隐含着马文化。
中国马的品种经历过多次改良。
专家说:仔细观察过西安兵马俑中的马,你就会发现秦朝的马耳朵特别长,马蹄非常小,马鬃特别短,尾巴特别细,这些特征都说明那不是好马——耳朵长影响头部摆动和听力,马蹄小跑不快,马鬃短骑兵不能抓牢,尾巴细影响奔跑时的平衡性。
而这匹在洛阳出土的马,马蹄已经很大了,腿部也强健有力,马尾巴很粗,虽看上去有点儿短,但这是当时塑马的常态,显然那时马的品种已经改良了。
实际上汉代已经开始重视改良马种。当时主要从国外引进良马,汉武帝为得到乌孙天马,不惜远嫁公主变相交换;为得到大宛王的汗血马,不惜发动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最后,他终于引进多种良马,改良了马匹,装备了强大的骑兵。
洛阳唐墓中出土最多的也是“马”。为什么会这样?考古专家回答:唐朝是马上得天下,很重视建立强大的骑兵,这必须有养马业作后盾。唐朝开国时经济困难,种马只有三千匹,朝廷将这些种马交给养马专家张万岁(他够牛!竟敢叫“万岁”),他带人在草原上苦干了几十年,培育出良马,共提供给唐王朝七十万六千匹马,成为当时的世界之最。所以直到今天,中国人都不称呼马多少“岁”,而是说多少“口”,这是为了避他的名讳。
唐朝的马质量很高,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中出土的“昭陵六骏”,看上去一个比一个强悍,都是他生前骑过的马。六骏或伫立或飞驰,有的身上还插着敌人射出的箭。专家说,人们在墓葬中放置马,把它当做瑞兽,当做吉祥物,并不是当做死后的坐骑,所以马的体形被塑造得较胖。只有李世民还让战马保持着作战时的姿态,似在提醒他的子孙牢记创业的艰辛。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匹马,耳朵很小,如竹劈刀削,这是良马的标志。它仰首前视,尾巴下垂,呈站立状。整体看,造型虽然朴实,但透着大气、安详,体态匀称,丰满而健硕,就好像它的拥有者唐人那样,透着一股自信,蓄着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