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个日子到来的时候,我们总会无限感怀。国民阅读率、人文阅读、书籍的命运等,会再次成为读书界、书评界乃至广大读者热议的话题。
然而,阅读的现实,在今天并不容乐观。在读书界,人文精神的流失,精神意义的消解,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原来广受读者欢迎的一些人文刊物,在物质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精神的冲击下,生存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平时,我们会关心国人阅读情况的一些报道:一方面是书市人流如织,图书销量看涨;另一方面是阅读的内容越来越轻松、时髦、雷同……以至于有的书评家感叹:这种读书现象,真不知是阅读之幸运还是阅读之悲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很有重拾“读书精神”的必要。
在美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在长达十年的经济危机中,是阅读等文化休闲方式,帮助美国人度过了最难捱的时光,让他们找到了精神的依托。有的读者甚至说:“如果没有图书、没有图书馆,我早就疯了!”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日本战机轰炸时,内心泰然,静坐院中,继续读书。是读书使他镇定自若,继续思索东西方文化和教育的问题。
现在,我们生活在舒适便利的城市,饥饿早已不是问题。可是,当那么多人为兑换更多的华服美食、现金支票而耗尽生命时,我们能否看到:人们的灵魂,其实正在挨饿。
如果我们把灵魂的目光投向阅读,从阅读中寻求生命的借鉴,找到解决精神危机的方法,发现照亮未来之路的经验……这种阅读,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自我改善和自我拯救。我们需要在这种阅读中发现一种肯定的力量,一种激励追求的力量!
物质可能会使人餍足,财富也可能会失去,但精神上的富有会陪伴我们终生。在大家远离阅读,或者说阅读正被大量的喧嚣、浮躁和诱惑淹没的时候,仍有些人在书中沙里淘金。这也提醒我们,在这个时代,阅读仍是严肃和有价值的生活,对阅读不离不弃的态度,更值得人们尊敬。这是一种守望,这种阅读的守望,使我们庸常的生活有了足够的尊严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