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6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的人们表示感谢和尊重。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此项活动。让我们拿起书来,共同呵护这个全世界读书人的节日!
有趣的书胜过无聊的书,但最好的书是既无聊又有趣的。这就有点珠联璧合的味道,宛如一边抽烟一边磕瓜子。
在乡下,私人藏书能超过我的不多,可在我的书房里,你却找不到兴邦济世的书。不是不想兴邦济世,我也想有所作为,只是看后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去济世,这就显得有点无趣。
我有个读书标准:只看那些无聊但有趣之书。
读书有点像抽烟,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种香型即可。始终坚持一个牌子是一个好烟民的证明,谁让吸啥就吸啥那是胡抽。它与金钱、奢侈无关,只与品位有关。大凡能抽烟者,还不至于遍地去找烟头(那样不如干脆戒烟),被强制读书不如不读。
读书其实没有多高的境界和重要意义,说“书籍是人类的食粮”,那是文人不负责任的胡话,说“精神食粮”也不行。关上门让你连看十天书,你出来一准儿会对着半个烧饼两眼发绿。不是抬杠,打记事起,我们村多数人都不看书,至今也没有一个因书荒而饿死,都活得好好的,一个比一个滋润。倒是村史中,有的读书人一生仓惶。我也读书多了,在社会中常露窘相。
我露着窘相读书,是想以一种好的感觉对抗无聊的时间。
读书只是一种消费,和生活中买巧克力、口红、瓜子、钥匙链一样。在有趣中得到知识更好,能陶冶情操愈发地好,但这种好处自己全占的机会恐怕不多。得不到也无所谓,只当消费掉了。
读书中,如果能得到一个会心微笑,一点小小清凉,一声叹息,一个新鲜意象,就足矣。千万别去大段大段背名言,那叫犯傻,作者会在扉页背后笑你。
读书、买书两者我都十分挑剔,几近刻薄。印数一千册以上的书我一般不要,名家推荐“束腰”的畅销书我不要,外带塑料薄膜的书我不要,带外套、硬壳的精装书我一般不要。照这标准,适合我的书恐怕也不多了,不多也好,我从不强求。像葛朗台一样,要握紧你手中的银子,买书、读书必须挑剔。这世上你只要定一个标准,就有标准之内的东西在等你,宁缺勿滥,书也一样。
我在照自己的兴趣标准看书。
美国劳费尔的《中国伊朗编》看似枯躁,其实是本有趣的书。看了它,你会知道饭桌上哪几样菜是从何方而来,尽管不知道也不妨碍你品尝山珍海味。我买《农村杂草化学防除图谱》不是为了化学防除,只是为了认识几种杂草,以采来当野菜。有一次,我在古玩城看到商务书局出的一册《黄沙和长沙特考》,越南人阮雅著,是考证西沙南沙渊源的书,二话不说便急急成交。中华书局《浚县方言语法研究》是记录北中原语言的,浚县与滑县相邻,小时候我曾跟随姥爷到大坯山上香,必须得有一册。《植物种子采集手册》对我到乡间散步肯定有好处。《撒尔马罕的金桃》自然是要看的,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和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则可以交换着看,还有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的好处早已让人说烂了。能有一部老普尼林的《自然史》是我多年的愿望,遗憾一直未找到,我便怀疑这书是否真的出版过。
买书可以到商品展销会(结束前可以降价),但更好的是到旧书市场去淘书。好书就像一只灰头土脸的旧陶器,在角落里静静蹲着,单等你来抱走。遇到好书,是一种缘分。
我喜欢去安静简朴的小书店,面积一间最好,高度一层为佳。超过三层的图书大楼我一般不去,因为逛太大的书店,感觉就像跟着太太去商场购物。而书籍,怎么能沦为货物呢?
到北京,我常去的书店有中华书局服务部、商务书局的涵芬楼、沙滩三联书店、琉璃厂中国书店。我相信世上一定还有更好更合适的书店在等我,可惜目前还没有找到。
以下这些书是我案头必备的,起码得隔三差五拿出几部来养眼:
《本草纲目》 可以当魔幻小说去读。
《世说新语》 在无奈的生活中发现从容;去找自己的那只虱子。
《中国历史地图册》 弄清交趾、安南、琉球以及高丽的位置,想去的话不至于买错车票。
《树木图志》 现代生活中,可以安神养气。
《河南植物图谱》 闪现的那些面孔,都是我小时候的伙伴。
《鲁迅全集》 不看,主要是壮胆。
《酉阳杂俎》 在如盐的月光下看的书。
《诗经》 思无邪,有我家乡的顺口溜。
《夜航船》 张岱著,一本花言巧语、上天入地的小百科。
《论农业》 古罗马瓦罗著,西方的农业册页。
《中国书法全集 苏轼卷》 主要看猪头肉的制法。
《新华字典》 方便实用,谦卑,不装样子,有别于庞然大物《辞海》、《词源》。
《金瓶梅》 妙处难与君说。
《世界伟人情书精选》 这辈子我是用不上了,但可以欣赏大人物如何失去理智。
要列的书目自然还有很多,不过,还是见好就收吧。
我理想的读书境界是能拥有一匹好马,一张免费乘车证,皮箱左右两只:一箱心仪之书,一箱烧饼牛肉,然后到处行走。住朴素干净的旅店,到那些无名的地方,临溪而读,与草木为伍,不带手机,就这么一直走下去,读,写,直到消失。